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42章 忽悠曹操

  最初的《却谷食气篇》并不适合人类修行,只有少数道家的天才,方能从中有所领悟。

  直到战国时,历经无数次的试验和删改,此法才终于修正完成,让人族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食气之法,可谓是人族炼气之始。

  因此,《却谷食气篇》也成为了道家得以光大的根源,甚至在炎汉帝朝初期,此法让道家的黄老之学一度成为世之显学,被统治者用来治理国家。

  虽然早在《却谷食气篇》之前,中原大地实际上就已经存在着诸如《真阳九炼》之类的炼气法门。可这些功法往往都需要相应的“神赐之物”才能修炼,比如《真阳九炼》就需要神物丹羽。

  这种修炼方式,与其说是炼气,不如说是被别人灌顶。

  而《却谷食气篇》的出现,却让凡人也可以踏足炼气的领域,属于是大开了成道的方便之门,让道法真正有了普及和弘扬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丰功伟绩加身,老子才得以与黄帝并列,为道家诸多流派所共尊,以至于世人都称道家的学问为黄老之学。

  甚至在汉武帝之前,道家中最为强大的流派方仙道,还将老子奉为道祖,诸道共尊之。

  魏王假的地宫中,王景就曾见过《五刑帝箓》的强大威能,因而对‘箓’这种神秘至极的力量无比向往,心中未雨绸缪起来:“太原王氏传承久远,应该也暗藏了一些‘箓’,有机会要搞出来好好研究一下,说不定就有意外收获呢?”

  就在王景畅想之际,洛阳城外,洛水北岸。

  张津面朝浤浤汩汩,川流不息的洪浪波涛,开始口颂咒语,十指掐诀,步罡踏斗,开始施展道法。

  “天地无极,乾坤借法,千川游鱼,听吾号令,敕!”

  此时张津所施展的,正是《方仙道箓》中所载人、地、天三师道法中的天师道法,以神念为根,以思能为凭,施展秘术,如帝王敕令一般,可号令鬼神和万物生灵,使之乖顺驯服。

  不消片刻,张津所立河岸,已见上百游鱼汇聚而来,黑压压一片,如同在朝拜它们的君王。

  其中一条胖头鲤鱼,身材肥硕,在鱼群中最为显眼。

  张津并指为笔,凌空画出一道符咒,随后以神念为笔,思能作墨,施展‘河鱼传信’之秘术,在鱼群身上留下了一道加密信息。

  “去。”

  随着张津一声令下,游鱼便一哄而散,身影没入江河之中。

  翌日,水镜庄。

  湖岸边,一老一少的身影,在缭绕的雾气中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其中老者,笑容温润和煦,气质清高拔俗,不与凡同,正是被人称之为“好好先生”的司马徵。

  此时的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坐于岸边垂钓。

  倏然间,雁翎制成的浮漂猛然下沉。

  “哈~上钩了,给我起!”

  青竹钓竿被拉起的瞬间,一条肚皮金黄的鲤鱼跃出水面,重约七八斤,鱼头又大又圆,显然是一条肉质肥美的大鱼。

  “水镜爷爷,今日是不是可以吃烩鲤鱼片了?”

  说话之人,是司马徵身旁的童子,约摸十来岁,不过幼学之年,此时正对着肉质饱满的胖头鲤鱼大流口水。

  不过这也难怪他,毕竟烩鲤鱼片可是名列《盐铁论·散不足篇》的汉朝八大美食之一,与焖炖甲鱼、红烧小鹿肉、煎鱼子酱、炸烹鹌鹑拌橙丝、枸酱、肉酱、酸醋拌河豚、黑鱼等美味佳肴并称一时。

  此等菜肴,非达官贵人之家,根本就吃不起。

  然而对于出身荆州名门之一,生在襄阳庞氏的庞统而言,却也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往日里他都只是单纯吃鱼,如今先钓后吃却还是头一遭,这滋味自然与过去大不相同。

  可司马徵将直钩的鱼线从鱼嘴中取出之后,却是对着庞统捋须而笑:“此乃传书灵鱼,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岂可杀而食之?”

  语罢,司马徵便施展道法,给了胖头鲤鱼一缕水行元炁,以慰其奔波数百里送信之苦劳。

  胖头鲤鱼被张津以道法开了灵智,此时又从司马徵这里得了好处,落回水中便直接原地住下,赖着不走了。

  听说不能吃,庞统还有些惋惜:“唉,好浪费啊,明明这鱼如此肥美。”

  扑通~

  这话吓得胖头鲤鱼尾巴一甩,直接钻入湖底,不敢冒头。

  司马徵捏了捏庞统肉呼呼的面颊,随即哈哈大笑,踏上了归途。

  将庞统交还给好友庞德公之后,司马徵便进了后院密道,孤身前往了玉溪山深处。

  此山孤峰高耸,绿树成荫,北麓有一处石壁,犹如刀削。壁中有巨洞,深十丈,高约二丈七尺,名白马洞。

  水镜山庄后山,便有两径可通达此洞。

  一条沿头天门上山,过石拱桥再登台阶,至二天门。

  在此仰望,灌木如云,石壁欲倾。

  沿石壁向西凿有横道,外侧筑有城墙。

  出横道即至会仙门,再十余步,即入白马洞。

  而此地,正是龙驹天驷隐居之所。

  此时天驷正盘腿跌坐,五心朝天,面向山壁闭目凝神,虽然背对着山洞入口,可他的神念早已笼罩周遭十丈之地,任何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他的耳目。

  因而无需回头,天驷便已经知晓来人是谁。

  “何事?”

  司马徵缓缓走入洞内,将得来的消息告知:“子云已用鱼书传信,称曹操为王景所救,他并未出手。另外还有一事,袁绍已向何进建言,引外兵入京师,何进应允了。如此一来,袁隗儒门天下之大计,恐怕要功成在即了。”

  “呵呵~汝南袁氏三代人汲汲营营,还真是所谋甚大。”

  天驷面带讥讽之色,冷笑不止,明显对袁隗的计划并不看好:“然而想要为天地立心,又岂是这般轻易?不过袁隗此举,对吾等的计划却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试探一下天意是否已经苏醒。”

  司马徵对此并不意外:“天驷这是打算以身入局,顺水推舟,助袁氏成事?”

  “嗯,正好袁隗手里,也有我们天宫志在必得之物,此举倒也称得上是一箭双雕。”

  …………

  河南郡邸,今日贵客登门,热闹非凡。

  已经伤愈的曹操,带着一车厚礼前来拜访王景,以谢过此前的援手之恩。

  “屯骑校尉……”

  “诶,孟德切莫如此见外,你我一见如故,又一同杀敌,当互称表字,以示亲近才对。”

  “哈哈,此言甚是,当浮一大白。”

  说完曹操便举觞而痛饮,觥筹交错间,王景、荀攸、王凌和曹操四人也是酒酣人畅,变得熟络起来。

  还未经历种种人生剧变的曹操,虽说已过而立之年,三十有四了,可他依旧满腔热血,一片赤诚之心。

  “可恨那张让老贼竟如此狡诈,否则当日,我必斩落他项上狗头。”

  几杯酒下肚,曹操红着一张脸,放开了真性情,便忍不住当场骂骂咧咧起来。

  其实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在桓帝时期,甚至官至中常侍和大长秋,权柄极大,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朝野上下对他可谓是赞颂有加,名声非常不错。

  但曹操此时还是大汉热血青年,因此对肆意妄为的十常侍张让等人十分鄙夷,乃至敌视,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见王景一脸平静,曹操不解:“令尊曾因得罪张让,险些死于狱中,难道元旭你就一点也不想诛杀此贼,出一口恶气吗?”

  王景闻言摇头:“家父与张让结仇,并非私怨,乃为国事。更何况杀一人,也救不了天下,不如留着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之事。”

  “杀一人不能,那就杀尽十常侍,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从小立志要做大汉征西将军的曹操,做事风格便是如此简单粗暴,他坚信只要把制造问题的人都砍了,那么这世间,也就彻底太平了。

  然而来自后世,深知东汉已然积重难返的王景,心中却是清楚得很,杀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或者说,只杀十常侍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王景握着酒觞,语气略显沉重:“十常侍论罪当诛,可杀了他们又能如何呢?大汉社稷之弊,不在皇宫大内,而在地方州郡啊。”

  “嗯?元旭此话何解?”

  曹操显然被这番论调给勾起了兴趣。

  “孟德,在我看来,十常侍不过癣疥之疾,派数十甲士,就可擒而杀之。但这汉室江山,盘踞于地方州郡的世家豪族,却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若孟德真想拯救大汉的江山社稷,第一个就该拿世家和豪族开刀,否则天下将永远陷入治与乱的循环往复,不得解脱。”

  王景的话,却是听得曹操头皮发麻,识海之中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只因方今天下,与其说是汉室的天下,不如说是世家豪族的天下。

  早在光武帝刘秀时代,各地世家和豪族就已经暗中出钱出力甚至出人,帮助刘秀击败王莽,从而光复了汉室江山。

  因此两百年下来,各大门阀早已盘根错节,依附在炎汉帝朝身上,互为表里,难分彼此。

  就算是皇帝,都对此无可奈何。

  桓、灵二帝相继掀动党锢之祸,以宦官专权来对付日益庞大的世家集团,结果几十年下来,还不是人死政息?

  由此可见,虽然拿世家和豪族开刀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正确,不代表你能这么选。

  曹操双眸凝视王景,想要将他的心思看穿:“元旭,此事你与我说便也罢了,莫要在其他人面前提及半句,否则祸事至矣。”

  王景洒然一笑,随后将觞中的美酒一饮而尽,发了几句牢骚:“孟德且放宽心,我这人胆子小得很,当初助大秦富国强兵的商君是何等下场,我熟读史书,又岂会不知?今日不过戏言耳,然而汉室将亡,也不知道谁能站出来,去为天下人做些事。”

  说完王景也是幽幽长叹,他虽无太大的野心和志向,却也明白乱世之中,人命当真是如同草芥一般,那种情景,惨不忍睹。

  这话若是面对袁绍之流,王景肯定不会乱说,但对于曹老板,王景还是想试试看能否对眼前这位三国的雄主施加一些影响,扭转一些曹操心中固有的观念。

  在王景想来,如果自己不能扛起责任,那就找一个扛得起的人来扛显然也是极好的,而王景觉得曹操就有这样的器量和才能。

  所以他今日才会故意说出这些话,想要看看曹操的反应。

  就算无法说动曹操,至少也可以先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种子。

  实际上,曹操本人其实也是大将军府中的一个异类。

  诸如袁绍等人,许多都是为了个人的权势而汲汲营营,曹操则不同,至少他心怀远大的志向,有一定的政治抱负,起码还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

  只是受限于时代和立场,曹操并不完美。

  但王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因此只能先试试看。

  曹操看向王景,语气沉重:“元旭为何如此敌视世家豪门?你亦出身名门,难道当真认为天下衰亡,是世家与豪族之过吗?”

  王景对此倒是十分坦然:“非我敌视世家豪门,而是数百年来,世家豪门大肆土地兼并,已然使得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农户失去土地,便只能沦为流民,一旦遇到荒年,立刻就有祸事。背后稍有野心家推波助澜,便是天下板荡,尸骸遍野,血流成河。”

  说完王景还特意看了曹操一眼:“孟德,你曾亲历黄巾之乱,难道那样的景象,日后还想再亲眼目睹吗?”

  曹操闻言神色一滞,虽然不知该如何反驳,心中却仍是不认同王景的想法:“难不成因此就要杀尽天下世家豪族?如此做法,与太平道的妖人张角何异?”

  张角的名气,在汉末可谓如雷贯耳,毕竟他可是一脚将炎汉帝朝半個身子都踹进了坟墓的狠人。

  本身的修为更是通天彻地,名列玄宗五象之一,被尊奉为土象。

  一手黄天道法,不知灭杀了多少将门高手,世家名儒,可以说是让世家豪族闻风丧胆。

  当然,能杀人还不是张角最让世家豪族痛恨的原因,世家豪族最愤怒的,是张角要求实施平均地权的改革要求。

  土地是世家和豪族的命根子,张角此举无疑是犯了众怒,因而才迎来了帝朝上下一心,毫不留情地围剿扑杀。

  曹操此时提及张角,也是想要提醒王景,切莫步上其后尘。

  王景自然没打算要搞什么平均地权这一套,因为他深知只要生产力不发展,没有从农业文明转变成工业文明,那么平均分配土地就没有意义,因为哪怕土地兼并被遏制,人口繁衍到最后,也必然会导致土地产出不足。

  其实对于如何改革,王景还是有一套方略的。

  这个三国有各种神功妙法,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试试看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去攀科技树。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土地、资源乃至知识都被世家和豪族完全垄断,平民百姓很难有出头的机会,以至于许多人才就这样被埋没于田间荒野,技术进步极其缓慢。

  就算有强者能够飞天遁地又如何?

  高手又不能亲自下田种地,提高不了社会生产力,只会打打杀杀,跟只会占山头抢地盘的盗匪何异?

  一点格局都没有,让王景十分鄙夷。

  说到这里,王景也终于图穷匕见,对曹操说道:“孟德若想拯救汉室江山,当肩负起改革天下之重任,届时若有敢挡路者,大可挥刀荡平嘛。”

  曹操显然被这气势给吓住了,猛地又灌了自己三杯酒,心情复杂地看着王景:“元旭你说得很有道理,那你为什么自己不做?”

  “景才具不足,孟德你就不同了,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你可是大英雄大豪杰啊。”

  然而面对王景的忽悠,曹操直接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免了,这样的大英雄大豪杰还是你来当吧,我想做的,也不过是大汉征西将军罢了。”

  王景显然不死心:“要不孟德伱再考虑考虑?”

  曹操无语地瞥了王景一眼:“元旭,你是不是和我有深仇大恨啊?撺掇我去与天下人为敌,是恨我入骨,想我死无葬身之地吗?”

  随后猛地灌了自己半壶酒,语气唏嘘:“我还以为我做事情已经够离经叛道的了,没想到元旭你比我还要狂悖,操甘拜下风。”

  此时此刻,曹操对于王景的想法也是五体投地,他很难想象,一个人人究竟得多疯狂,才会想着要站到世家豪族的对立面啊?

  虽然曹操心中也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志向,然而那更多的还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改良主义,他既解决不了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也没有王景口中那种掀翻棋盘,再造乾坤的魄力。

  看见曹操魂不守舍的离开,王景一脸失望。

  自己的忽悠,居然失败了。

  随后王景看向荀攸:“公达……”

  荀攸被吓了一大跳,方才他和王凌都是一言未发,此时才从震撼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对王景说道:“主公,如此改天换地之举,攸办不到啊。”

  王景又看向王凌:“彦云……”

  王凌被王景看得眉角直跳,连忙摇头:“二哥,如此重担,只有你这般雄才伟略之人才能扛起啊。”

  王景气得牙疼:“你们一个个的,能不能有点格局和器量啊?这样名留青史的机会,我都递到你们面前了,你们居然都不肯好好把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