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糜汉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

  虽然在诸葛亮的献策下,刘备决定了如何封赏孙权,但是他还需要一位使者去往江东传达他的封赏。

  可是这使者却不好找。

  孙权名义上是汉臣,但实际上却是个狼子野心,拥有独立军事力量的人。

  尽管诸葛亮的献策面面俱到,但是人心难测,谁也不能保证诸葛亮的计谋一定会成功。

  若是孙权昏了头,因为刘备称帝一事大怒,那么斩掉刘备的使者亦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若是将胆小之辈派往江东,到时候使者在孙权的死亡威胁下做出一些有辱国体的举动,那么这无疑会对新汉的权威造成巨大的打击。

  而除了保证使者要有胆略,不惧死亡威胁之外,使者还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

  因为按照常理推测,孙权可能会因为自身实力的问题,不会对刘备派遣的使者狠下毒手。

  但是孙权的为人秉性刘备与诸葛亮都很清楚,以他的性格,是极有可能在大汉使者到达江东后对他百般刁难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大汉的使者在面对孙权的刁难时,表现的很差劲的话。

  那么孙权肯定会借机将事情大肆宣扬出去,以此来打击刘备所建立的汉朝的威望。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这是刘备第一次以汉帝的身份,向汉朝外藩派遣使者。

  这个使者的任何举动都关系着新汉的威严,还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天下对新汉的看法。

  所以关于使者的人选,一点都马虎不得。

  最后在百般考虑之下,刘备选择了邓芝作为出使江东的正使。

  从性格及才能上来说,邓芝智勇兼备,在刘备践祚后,邓芝由尚书升任为侍中,以这种官位作为出使孙权的正使恰到好处。

  而且在之前公安之战后,代表刘备前往永安与孙权签订盟约的也是邓芝。

  在定下正使是邓芝之后,关于副使的人选诸葛亮向刘备推荐了费祎。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后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

  刘备平定蜀中后,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这三人被益州人士赞成为:“蜀郡三杰。”

  本来蜀郡三杰的名声在伯仲之间,但是经历一次事件后,让费祎的名声成为三杰之冠。

  当初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鹿车给二人。

  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

  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益州诸贵人均已齐集,大部分人的车乘都很华丽。

  看到这一幕董允神色犹疑,而费祎却晏然自若。

  等驾车人返回府中,董和知道了这件事后,他便向董允说道:“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因为董和的评价,费祎开始名声大噪。

  也因为费祎在丧礼上的表现,所以诸葛亮从此对费祎开始注意。

  费祎的名声刘备也有所耳闻,所以在听到诸葛亮推荐费祎时,他便答应了让费祎担任出使江东的副使。

  在定下出使江东的正副使人选后,数日之后一支上百人的使团开始朝着江东进发。

  ...

  江东,建业。

  在建业城外的官道之上,一位身穿常服的威武男子正在带着随从视察着城外的稻田。

  这位男子周围除了有数百位亲卫之外,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两位孩童,分别为一男一女。

  这位男子正是江东之主孙权。

  那两位孩童男的叫孙虑,女的叫孙鲁班,分别是孙权的次子以及长女。

  本来作为江东的治所,建业城的治安一直很好。

  而或许是有着家族基因影响,之前孙权凡出游时,亲卫随从都不会带领太多。

  但是孙权的这个习惯,在遇到两位名将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那两位名将一位叫张辽,一位叫糜旸。

  而在这两人之中,无疑糜旸给孙权造成的心理阴影更深。

  那一夜的割须弃袍之辱,孙权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有着悲惨往事的情况下,孙权彻底改变了他轻佻行事的习惯。

  今日孙权带着两位子女及数百亲卫来到建业城外,并不是为了踏青。

  身为江东之主的他,是来视察城外稻田的收获的。

  因为地域差异,所以南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虽然在目前华夏人民的主要主食是粟米,但是作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东来说,最重要的农作物一直就是一种——稻。

  关于稻的种植,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而江东一地之所以以稻米作为主要农作物,原因无他,那就是稻米实在太适合种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尽管这时的南方地域很多都处在未开化的阶段,地广人稀。

  再加上先进的农作技术都在北方,所以目前江东种植稻的方式还是以“火耕水耨”为主。

  但是因为江东的土地、气候太过适宜稻的生长,所以江东的粮食产量一直不低。

  这便是属于老天的恩赐。

  正因为江东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历史上曹魏与季汉都曾经因为粮食而错过许多战机,但是东吴却一直没有这种烦恼。

  甚至孙权可以因此单单凭借江东一地,拉起十万大军四处征伐。

  军民以食为天,粮食可以说是保障一个势力繁荣昌盛的根本。

  只是之前公安一战时,江东的数年存粮被糜旸付之一炬,这让江东的元气大伤。

  所以在今年秋收之时,担忧国内民生的孙权才会亲自出城视察稻田。

  孙权站在官道上看着下方绵延无际的稻田,他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些喜色。

  从孙权的目光望去,整片稻田中满布着稻穗,而每棵稻穗都看过去十分饱满。

  当一阵微风吹来,鼻间闻着阵阵充满稻穗香气的孙权,脸上的喜意更甚。

  看来今年会是个好收成。

  只要有粮食,江东的元气就能快速恢复。

  孙权指着身下的稻田对着一旁的孙虑言道:“虑儿记住,稻乃我江东国本。”

  孙权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教导之意。

  而脸色苍白的孙虑在听完孙权的教育后,他很是乖巧的对着孙权有模有样的一拜,对着孙权言道:“孩儿记住了。”

  看着孙虑这副乖巧的样子,孙权的脸上的笑容愈发美丽。

  正如他所说,稻是江东的国本,但现在唯一在他身边的儿子孙虑,又何尝不是江东的国本呢?

  之前孙权倾心培养的长子孙登被他送去荆州,虽然在孙权的心目中,孙登依然是他最佳的继承人。

  为了保护与培养孙登,他还派去江东的四个青年才俊作为孙登的伴读。

  这一切布置代表着他对孙登的看重。

  但是身为江东的主人,孙权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他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做着一个最坏的打算。

  孙虑自幼早慧,他的表现虽然比不上孙登,但也不会差上太多。

  之前之所以孙权一直没动过培养孙虑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孙虑自出生以来,身体就一直不好。

  在当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长到成年的。

  因为这种原因,在孙虑未度过十岁的关卡时,孙权是不可能将江东的未来放在孙虑身上的。

  所以孙权目前的打算只是在孙登不在江东的时候,在一些时机适当的点拨孙虑。

  他目前心中江东的未来,还是孙登。

  而作为孙权长女的孙鲁班在听到孙权的话语后,她立马都起嘴来拉着孙权的衣角说道:

  “父亲,为何只教导虑弟,而对鲁班不闻不问?”

  孙鲁班身为孙权的长女,今年不过九岁。

  孙鲁班年纪虽小,但是她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基因,长得粉凋玉琢的很是可爱。

  当娇小可爱的孙鲁班拉着孙权的衣角,说出吃醋的言语时,孙权的慈爱之心大盛。

  他一把抱起孙鲁班捏着她的小鼻子笑着说道:“虑儿是男子,将来是要帮助为父成就大业的。”

  “而你是女子将来是要嫁人相夫教子的,自然不需要知道这些。”

  没想到孙鲁班在听完孙权的话,她的小脸似乎都挤在一起表达她的不乐意。

  在孙权怀中的孙鲁班似在阐述志向言道:“女子亦可有大为!”

  听到孙鲁班如此说的孙权,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一位不足十岁女童说的话,孙权只当做是一个笑话而已。

  可是孙权不知道的是,将来她的女儿孙鲁班真的用自己的行为,完成了她今日所许下的志向。

  就在孙权沉浸在良好收成与天伦之乐的欢喜之中时,他的近臣是仪手中拿着一封情报,快速得来到孙权身后,对着他禀报道:

  “至尊,刘备数日前在成都登基称帝,自续汉统。”

  是仪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当这句话落到孙权耳中时,孙权本来还在流露笑容的脸色,一下阴沉了下来。

  阴沉的可怕。

  似乎察觉到孙权情绪的转变,方才还敢向孙权撒娇的孙鲁班,现在马上在孙权的怀中变得极为乖巧。

  孙权眼神中的冷色,正在快速地集聚着。

  他将孙鲁班放在了地上,而后让一旁的侍者将孙鲁班与孙虑都带走。

  当孙鲁班与孙虑都离开后,孙权终于再也忍耐不住他心中的情绪,他言语中带着冷意说道:

  “汉帝?他配么?”

  在当初孙权从永安归来后,他便一直在建业城中励精图治,希望能尽快地将江东的元气给恢复过来。

  当然闭门自守是行不通的,所以孙权回到建业后,往北方及成都派出了大量探子。

  因为探子的存在,所以孙权之前就知道曹丕通过禅让称帝的事。

  而相比于曹丕称帝一事,刘备称帝让孙权感到更气愤。

  因为曹丕是代汉称帝,从名义上根本不能对孙权造成威胁。

  孙权完全可以以汉臣身份,对曹丕的皇帝身份不承认。

  但是刘备称的是汉帝!

  大汉四百年天下,谁人曾经不是汉民?

  现在刘备称帝国号为汉,那他孙权算什么?是他刘备的阶下之臣吗?

  孙权越想心中越气愤,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但因为有着旁人在,所以孙权还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

  因为心中的气愤,孙权声音中的冷意越来越盛,他用冰冷的语气问是仪道: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消息?”

  孙权的语气让是仪知道了,孙权现在很愤怒。

  但是有一则消息他却不能不禀报。

  于是在迟疑之下,他支吾地对着孙权说道:

  “根据探子报回的消息,就在上个月,糜旸以诈降之计败杀曹仁,斩首魏军数万!”

  孙权在之前并没有在汉兴郡安排多少探子,因为汉兴郡地势险要,要想将其中的消息传递出来并不容易。

  再加上时间没有过去多久,所以西城一战的消息还没有大范围的传开。

  当西城一战的战况在成都传开后,江东的探子方才得知此事。

  然后江东探子就急忙将刘备称帝,及西城一战的两个重磅消息快速传动江东。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孙权的眼神中浮现巨大的震撼之色。

  他转过头用惊疑的目光看向是仪,似在求证着这个消息的重要性。

  自曹操起兵以来,魏军善战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

  而且自古以来,南方多受北方歧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糜旸能斩杀数万北方士卒已经算是令天下震动的大捷。

  至于曹仁被糜旸所杀一事,更是让孙权感到不可思议。

  曹仁那是早在曹操时期,就追随左右屡立战功的大将。

  而在曹操死后曹仁凭借着资历与身份,便已经成为曹魏方面的第一大将。

  这样的人物,在曹魏中的地位可以说仅在曹丕之下。

  但就是这样的人物,竟然都死于糜旸之手?

  面对孙权惊疑不已的询问目光,是仪坚定的点点头。

  虽然他在收到这个消息时,反应比孙权还失态。

  但是这个消息早在成都城内外传开,想来不会有错。

  确认消息无误之后,是仪也只能在心中发出沉重的感慨——不愧是他。

  在是仪点头之后,饶是孙权如何不可置信,但他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而就是这个事实,让孙权一直握紧的双手马上就松开,然后他心中的愤怒亦在快速的消散着。

  他眼中的冷意,更是顷刻间消失不见。

  随后是仪禀报道:“刘备已经派出使团来封赏至尊,不知我江东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

  还能怎么应对?

  孙权强制压住内心的震撼对着是仪言道:“仔细探查天子使者行踪,使者到来之日,孤当十里相迎。”

  若是没有糜旸的西城一战,孙权听到刘备在自称汉帝后还敢派使者来,他肯定会气的暴跳如雷。

  但现在他已经改称刘备为天子了。

  虽然孙权的性格很多面,但他一直有一个很鲜明的性格特点。

  勾践之奇:白话文讲就是打不过就认怂。

  很明显现在的江东,就是打不过糜旸。

  所以他果断认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