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 第九十四章 草字辈(一)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林家错就错在已经没有了窦家这个靠山,也没有混进士族这个圈子,却还敢拥有一座这么大的铁矿。”

  “如今的世道,你如果想要保住财富,要么找到宦官或者外戚当你的靠山,要么培养家族士人,进入士族这个圈子,否则,就算你有再多钱也没用,上面的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查抄林家家产时,太守郑明对自己的孙子这样教育着。

  郑明跟苏琥是同辈人,比苏琥还大几岁,今年已经七十四岁。

  不过,他养生做得好,所以活得久,朝廷那边通知让他明年退休。

  所以这最后一年,他就干一票大的,直接把平郭县最大的豪强林家给灭了。

  其实自从光武帝度田令那次灭了十几个大豪强和上百个小豪强以后,剩下的豪强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光有钱有地是没用的,你得有权,你得有学问。”

  “天下有学问的人不多,皇帝能选择的人才其实也不多。”

  “治理天下,总归是需要有学问的人,总不能靠一群连字都不认识,连九九算法都不会的泥腿子治国吧?那他们估计连最基础的赋税都算不明白,连最基础的官府文书都不会写。”

  “只要有了学问,那么皇帝就不舍得随便杀你,只要你不犯下太严重的罪,就不太会被抄家灭族。”

  “如果你没有学问,对统治者没有利用价值,那么你家的钱就是朝廷的移动仓库。”

  因此,剩下的豪强们,已经不再像前汉时期一样单纯土地兼并赚钱了,而是一边土地兼并赚钱,一边学习儒家经学进入官场。

  苏家就是典型的从豪强转型为了士族,进入了士族圈子。

  不仅要搞土地兼并,也要重视培养家族士人,好好钻研经学。

  不过,越到后期越难转型。

  光武帝时期和明帝时期,豪强想要转型成为士族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个时候士族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官场还有很多名额等着剩下的豪强来占。

  但是现在,豪强转型士族的难度宛若上青天,官场的名额已经被士族瓜分殆尽了,没有多余的名额来分给新士族了。

  车上的位置已经坐满了,还没上车的就挤不上车了,除非有人下车,才能有人上车。

  除非有旧士族倒台,才能有新士族诞生。

  察举制也是同样的道理,光武帝和明帝时期,士族数量少,所以有多余的举荐名额可以卖给豪强,豪强有机会买名额进入官场,只需要像苏家一样,连续三代人都买名额,就能慢慢转型为士族。

  但是现在,士族数量太多了,察举制的举荐名额,基本都是各个士族内部互相举荐时用完了,没有多余的举荐名额可以卖给豪强富商了,你想买都买不到了。

  比如苏琦当玄莬太守时,就一共卖过八个举荐名额,赚了八百金。

  买到名额的那八个豪强家族,直到现在还在感谢苏家,他们的家族子弟进入官场后,也以苏琦的门生故吏自称,并且要效忠苏家。

  被举荐者要效忠举荐者,虽然大汉没明着这么规定,但这是所有人心里的默契和潜规则,是士人气节!

  谁要是像董卓和吕布那样杀自己的举荐者,那是要被天下人唾弃的。

  可是后来,等到郑明当辽东太守了,郑明手里的举荐名额基本都被苏、郑、陈、钟四个家族的子弟和亲戚分完了,真没有多余的举荐名额可以卖给那些有钱没地位的豪强富商了。

  林家也找过辽东太守郑明,愿意用三百金买一个举孝廉的名额,把林家少君举荐到官场,而且连孝顺故事都提前编好了,不过却被郑明拒绝了,郑明把最后一个名额给苏家的一个庶子了。

  虽然给朝廷捐款也能获得郎官,但是士族圈子,或者说官场,也是有潜规则的。

  那就是,通过察举制进入官场的,都是清流,是士族圈子的子弟,所以优先提拔。

  而通过给朝廷捐款进入官场的,那就是浊流,不属于我们士族圈子,老老实实在基层一辈子待着吧,等其他士族子弟都提拔完了再考虑你。

  林家少君自己编出来的那个孝顺故事,直接被苏家庶子拿去用了。

  【埋己奉母】苏蕃从小家境贫寒,家里剩余的粮食养不活母亲,于是他决定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样就可以把节省出来的粮食给母亲一个人吃,但是在挖坑时,突然挖到了许多黄金,于是他终于不用埋自己了,辽东太守“无意中”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感动,认为苏蕃是个大孝子,于是举孝廉,把苏蕃推荐给朝廷。

  苏蕃,苏家草字辈子弟,今年刚满二十岁,是家主苏伦的庶长子,也是整个苏家草字辈年纪最大的。

  苏伦的正妻没有生出男孩,所以苏伦没有嫡子,只有嫡女和庶子。

  所有林家人都被逮捕,并且搜查出了“行巫蛊诅咒”的证据。

  原来,是林家的一个家奴被苏家收买了,在林家后院埋了巫蛊之术的一些道具,其中还有皇太后邓绥的人偶娃娃,上面插满了毒针。

  “人证物证俱在,你们还敢抵赖?!”

  督邮冷笑着,他是苏家的一个家奴,被太守郑明征辟进了郡府当督邮,自然是有备而来,根本不在乎事实真相如何,今天的目的就是要整死林家。

  “府君,这不是我们干的,我们也不知道是谁埋在我们家后院的,请府君明察,小民愿捐出全部家产,只求洗清被陷害的罪名。”

  林家家主还在求饶。

  可是太守郑明却一脸浩然正气,大怒:“混账东西,本郡两袖清风,怎么能收受贿赂?你是不是无辜,有没有行巫蛊诅咒,朝廷自然会调查清楚,莫要再做此等小人行径,我不是那些贪官污吏,绝不会同流合污,收起你的这些肮脏心思吧!”

  这个世道是这样的,干了好事的才会心虚恐惧,做了坏事的才能光明磊落坦淡淡。

  好人才会心虚害怕鬼敲门,坏人反而不惧一切牛鬼蛇神。

  林家很快就被朝廷族灭,但林家的大铁矿却并没有被朝廷查收,而是被苏家直接接管。

  郑明伪造了一份交易协议,说是林家被族灭以前,就已经把大铁矿卖给了苏家。

  苏家得到这座大铁矿后,立马安排奴隶前去挖矿。

  ——

  郑明,字伯炯,原辽东人士,后迁乐浪平壤县,为官正直,两袖清风,任辽东太守时,有豪右劣绅林氏勾结鲜卑蛮族,行巫蛊咒上,有义士告之郡府,明(郑明)大怒,察之,豪右林氏惶恐,以重金贿之,明不受,曰:吾秉公执法,尔以浊物辱焉?《平壤县县志》《清官录》

  “我们平壤县以前出过一位大清官郑明,秉公执法,因为为官正直廉洁,所以被朝廷重用,去了辽东郡当太守,当时辽东有个土豪劣绅,很坏很坏,欺男霸女,还当了汉奸,勾结蛮族意图谋反,这事被郑明知道后,他立马去调查这事,却不料林家仗着自己有后台有背景,就威胁郑明,当时林家的靠山就是权势滔天的外戚,没想到郑明不惧权贵,明知对方有通天的背景,也要追查到底,那林家知道自己碰到了硬茬子,于是又想要贿赂郑明,却不料郑明当场愤怒,大骂林家居然用贿赂这种污浊之物来侮辱他,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这就是当时的士人风骨,这就是以前的气节,现在的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理解不了以前的人。”《平壤县旅游宣传》《郑明纪念馆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