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异世封神 > 第二百九十章 村庄仇恨

  第二百九十章

  “唉——”张传世自觉的坐到了赶车位上。

  他蓬头垢面,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不知是因为鬼梦残留的恐惧影响,还是因为得知自己被厉鬼标记后心怀恐慌。

  待众人一一上车后,他先是叹了口气,接着一抖缰绳,喊了一声:

  “驾!”

  马儿扬蹄而走,接着他才又叹了一声:

  “唉。”

  他一连叹了几声,刘义真转头看了一眼赵福生,她像是没听到张传世的叹气,孟婆还在摆弄着自己的东西——趁着出行前的时间,她钻进厨房捣鼓了半晌,不知道弄了什么,装了一小坛子,带在了身上。

  蒯满周对其他人是不理不睬的。

  张传世的叹气声到了小孩这里被自动隔绝,她的目光一直落到孟婆身上。

  刘义真自认不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但此时见张传世哀声叹气好几回都没人理睬,他莫名觉得有些尴尬,只好打破沉默:

  “老张,你这是怎么了?”

  他不问还好,一问话后,张传世索性更大声的叹道:

  “唉——”

  刘义真撑着棺材,左右望了望,见无人答话,只好又接上:

  “还在为鬼案担忧?”

  张传世又叹:“唉。”

  这下刘义真感觉更尴尬了。

  他咳了两声,清了清嗓:

  “这有什么好担忧的,我们大家都在,查清了鬼案,早点儿将案件解决就完了。”

  张传世这回没有再叹气,而是道:

  “你当然不担忧,毕竟你又没被鬼标记。”他有些想不通:

  “我又没去流土村,也没碰到杨家人,甚至连李二的面都没见上。”

  “唉。”张传世再叹道:

  “大人被标记也就算了,你小子运气怎么这么好,真是老天不公啊——唉——”

  他叹起气来没完没了。

  “唉——”

  赵福生本来不想理睬他,但也不能任由他这样一路哀叹下去,索性直接打断了他的叹气,问他道:

  “老张,你梦到了啥?”

  鬼梦攻心,以赵福生自己的梦境为例,其实梦中的情景并不恐怖,至少与她曾经历过的许多血腥鬼案现场来说,她的梦境平平无奇。

  只是一个无脸少女缠着她而已,既不见杀人,也不见追击。

  但却胜在真实,且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

  鬼梦从人的内心阴影出发,引爆人内心的恐惧,厉鬼继而趁被法则标记的人失控时杀死被害者。

  张传世既然被厉鬼标记,陷入了梦中,他做的梦定与他曾经内心过往有关。

  此时赵福生一问话,张传世的叹气顿时戛然而止。

  他的目光闪烁,脑袋缩了一下,脖子都几乎缩进了衣领里。

  “哪、哪有做梦——”他说完,想起这一次厉鬼法则,又小心翼翼的伸手扶着脑袋后才小幅度的摇头:

  “我记不得了。”

  说完,装模作样的转头看向四周,做出专心看路赶车的样子,故意转移话题:

  “大人,我们要从哪个方向走?”

  赵福生对他避而不答的态度心知肚明,闻言也并不点破,反倒顺着他的话说:

  “往西门方向走,从西城门出去,往四方镇的方向前行。”

  虽说赵福生推断出了厉鬼标记人的法则,但对于厉鬼生平却一无所知。

  这一次的鬼案最初是从流土村杨家爆发,赵福生准备先从杨家入手,先去杨桂英处询问。

  杨桂英嫁到了黎家坳。

  黎家坳位于黄泉路附近,而黄泉路又隶属十里坡。

  范必死行事缜密,在知道自己无法参与这桩鬼案,不用与赵福生同行后,趁着备车、唤醒张传世的功夫,已经尽量打听了一些关于十里坡、四方镇的消息。

  十里坡原本是有个镇子的,但曾经出过事,死了不少的人,后来附近村庄的人害怕,接连搬走,那边便成为了一个半废弃的镇子,里面只生活了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兴许还有一些身份无法见人之辈,搞得废镇乌烟瘴气,连官府的差役都不敢入内,情况很是复杂。

  十里坡地如其名,入十里坡境后,坡道很多,老林也深,地势高低不平。

  外人进入其中后,极易迷路,最好是找个当地人带路。

  范必死打探清楚这些情况后,便觉得赵福生一行可以先从四方镇进入。

  十里坡废弃后,原属十里坡管辖的一些村庄大多都往四方镇汇聚,以往赶集、卖货都在镇子里,倒是让四方镇比以前热闹些。

  赵福生如果要查案,先到四方镇找到当地镇长,让他派人带路,这样便方便了。

  临出行前,范必死还想办法找人画了个去四方镇的简易地图。

  赵福生当时凑过去看了一眼,画得鬼画符一般,也不知道张传世能不能看懂,反正她看不懂。

  她只知道要去四方镇得从西门出发,至于怎么走,她半点儿都不知。

  “老张认得去四方镇的路吗?”

  刘义真听到这里,也有些担忧的问。

  范必死备下的地图他也看过了,画得不知所云,只勉强标记了个东南西北的方向而已。

  “认得。”

  出乎刘义真意料,张传世竟然点了点头,说认得去四方镇的路。

  “你去过四方镇?”赵福生也有些意外了,问了一声。

  “嘿。”张传世一听这话就来劲了,连被鬼标记的郁闷都去了几分。

  他挺直了腰背:

  “其实不止是四方镇,十里坡我也是去过的。”

  张传世的回答令得刘义真吃了一惊。

  赵福生心念一转,想起张传世的本职工作:卖棺材的。

  关于十里坡的资料里,曾说过那边原本是个镇子,后来出了事才荒废。

  两项讯息交叉对比后,赵福生顿时明悟:

  “你去卖过棺材?”

  “大人真是英明。”

  张传世拍了句马屁:

  “这一切都瞒不过大人眼睛,一猜一个准。”

  “别贫了。”赵福生道:

  “到底怎么回事?”

  ‘嘿嘿。’

  张传世笑了两声,接着才道:

  “十里坡原本也算是大镇了,至少比长条镇之流的要强多了,那边全是老林,很是茂密,林子的深处盛产一种老树,树干割破后能流出一种血红色的汁液,那汁液凝固后变成一种香膏,能发出异香。”

  赵福生听到这里,倒有些兴致。

  天道平衡。

  十里坡林深茂密,良田肥地少,不适宜耕种,但天不绝人路,在粮食稀少的同时,林里却又盛产另一样珍惜,以弥补当地人群。

  张传世又说道:

  “这种香膏好看又留香很久,送出去可是贵人最喜欢的稀罕品,据说妇人用了之后身上能保持长久的异香,且还能肤色白皙细腻,价格很是昂贵。”

  刘义真生于要饭胡同,见多了人性的阴暗,闻言皱眉:

  “那可麻烦了。”

  “谁说不是?”张传世摇头:

  “这样的宝贝,谁都想占有,当时十里坡附近几个村子时常为了这些盛产香膏的老树打得头破血流的,常年都有人死。”

  有时一年打上几回是常态。

  “这东西也没发现几年,开始时是村民之间相互抢占老树争斗,后来发展到村子,形成宗族。”

  宗族打架可就跟私人之间的矛盾不一样了。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而是会要命的事。

  村落双方相互抢占地盘、标记老树,抢夺香膏。

  “这年头日子不好过,这香膏就是钱、就是人的命。”

  初时是村子双方相互派了人去守树,一旦发现对方的人出现,便敲锣打鼓的通知村里人。

  “村人收到消息后,得知有其他村子的人来抢占香膏、老树,就提刀拿锄头的去赶人。”

  这样一来矛盾冲突就大了,双方矛盾进阶,从最初的推搡抢夺物品,到了后来动作大了开始杀人。

  一旦有了第一个人在斗争中死了,原本的抢财物就变成了有血仇。

  “几回打斗后,人死得多了,就变成了世仇。”

  张传世平静的道:

  “之后每年都会爆发一场纷争。”

  最初时是到了割采香膏的时候才爆发战争。

  “每年八、九月份的时候,香膏的味道最浓淳的,所以到了七月时,村中便会招朋唤友,或以高价招揽外边的人手,拉进村子充当壮丁。”

  进村的人会进行一定的操练,到了打群架的时候,双方格外凶猛,打生打死。

  一场战斗下来,各个村中都会死不少的人。

  赢的还好,抢夺了老树所有权,一村的人便能过上一年的好日子。

  香膏采集后,卖出去能卖不少的钱,这些钱分派到村中每个村民的身上,能抵消所有的税赋,还能有盈余,让村民过得宽松些。

  而打输的村子日子就不好过了。

  十里坡没什么良田、肥地,种的庄稼收成也一般,输掉的村子失去了老树所有权,除了要面临来年高额的税赋,还有家里亲人之死,同时因为战前四处招揽人手的缘故,还要想办法付钱给侥幸未死的外乡人卖命钱。

  张传世道:

  “有些战败的村子,死去的村民连棺材都是买不起的,只挖个坑匆匆填进去。”

  他呲了呲牙:

  “早些年前,这十里坡的村子可是我的大主顾,养活了我的棺材铺子。”

  每当六七月来临的时候,十里坡会向他订大量的棺材做准备,张传世一脸怀念:

  “这可是比镇魔司还要肥的羊呢——”

  他叹了一声:

  “可惜那地方邪门,后来不知怎么的,听说那里的老树被烧了个干净,不再有香膏,最后才渐渐荒废。”

  张传世说到这里,嘀咕了一声:

  “要不是十里坡没了,我那铺子怎么也要经营的,一年不开张,开张一回要吃一年。”

  “……”

  赵福生懒得接他这话茬。

  张传世还在遗憾:

  “当时前两单时,我怕这些刁民骗我,是我亲自押了一些棺材送过去的,钻过十里坡的林子,所以对路还算熟悉。”

  说完,又得意道:

  “说实话,这一趟赶车的买卖,不是我老张吹,除了我还没谁能接这活儿呢,一般人进了十里坡方向都找不到,未必能顺利出来呢。”

  他先前还在因被厉鬼标记而哀声叹气,这一会儿功夫又开始洋洋自得。

  “这世道真是艰难。”

  孟婆听到这里,不由叹息了一声。

  “是啊。”刘义真也接了句嘴。

  车里沉默了片刻。

  赵福生没有说话,她的目光落到了孟婆身上。

  孟婆穿了一身旧衣,身前围了个打满了补丁的围裙,她腿上搁了个小坛子,约双掌合围大小。

  那坛子呈泥褐色,看得出来已经有了些年头,坛口处有些瓷片都掉落,但是坛身却被擦得干干净净。

  坛口以布包裹着的木塞封口,赵福生看了两眼,问她:“孟婆,这就是你熬的糖?”

  她这话一说完,孟婆才恍然大悟,松开了双手,道:

  “是是是,幸亏大人提醒,不说我就忘了。”

  她将坛子捧了起来:

  “这是我趁着出发前的空隙熬的,大人不是说了好几回给满周买糖吗?我看这孩子是喜欢甜的,就干脆多熬了些。”

  说完,孟婆将坛口上的塞子拔开。

  随着‘啵’的声响,一股浓郁的苦药味儿从坛口之中飘散出来。

  张传世本来听到‘糖’字,脸上露出馋色,扭头过来准备腆着脸也讨要一些尝尝。

  这会儿一闻到气味儿,他笑意一僵,犹豫半晌,仍是坚定的转过身,准备好好的驾驭马车。

  刘义真小心的屏住了呼吸,没有说话。

  赵福生探头往坛子里看了一眼。

  里面黑糊糊的汤汁,随着马车的晃动,黑色的汤汁也荡漾着,散发出一股股令人作呕的苦药味儿。

  “这——”

  她语气踌躇,不知该如何点评。

  孟婆笑眯眯的道:

  “本来不应该这样子的。”

  她说:

  “这种熬糖的方子是我娘在世时教的,以五味子等几种中药加在其中,混入麦芽糖里面,凝成糖糕后切块,又甜又香还养身。”

  赵福生闻言,又谨慎的探头往前看了一眼。

  坛子内水波荡漾,看起来距离凝结成块还早得很。

  “我觉得这不太像会凝固的样子。”赵福生道。

  孟婆也不恼怒,点了点头:

  “是。”她脾气也好,笑眯眯的道:

  “时间紧了些,材料又不齐,只好先熬了一些。”

  说完,递给赵福生:

  “大人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