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170章 县试(求月票)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170章县试苏泽看着香囊上的刺绣,好半天才认出来,这大概是鲤鱼?

  鲤鱼跃龙门,这是大明对读书人最吉利的祝福。

  唐人尤其爱鲤,以鲤鱼为祥瑞,高官要佩戴鱼袋,鱼袋中要装鱼符。

  这种风潮传到倭国,有男孩的倭国家庭,端午节这天要在家门口立鲤鱼旗,也是取的鲤鱼跃龙门的寓意。

  如今大明官员已经不用鱼袋了,鲤鱼图案的香囊则成了应试士子们讨吉祥佩戴的平常事物,颇有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味。

  只不过这方小姐的刺绣,实在是一言难尽。

  勉强能认出是鲤鱼,针法也是歪歪斜斜的,风格上颇有些后世搞笑表情包的感觉,苏泽忍住笑意,虽然这香囊的样子丑,但是味道清新淡雅,足以见到这位知府家大小姐在香道上的造诣远超女工刺绣。

  县试前两天,林良珺和长宁卫办事的人一起找到了苏泽,小萝卜头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香囊递给苏泽:

  “这是我哥给你的。”

  又是香囊?

  苏泽接过香囊,同样绣着一条鲤鱼。

  如果说方若兰的绣工是带着一些抽象艺术的元素,可以归结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的话。

  那林默珺的绣工就是大开大合,进军到象征主义的高度,横平竖直的走线,颇有些后世军品的简约风格,如果不是苏泽理解能力出众,怕是无法想到这是一只鲤鱼。

  哭笑不得的收下香囊,苏泽只好将两个香囊都佩戴在身上。

  到了县试这天,考院门口已经站满了应试的士子。

  整个南平县的读书人齐聚于此,苏泽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

  童子试还是童子居多啊,那种皓首穷经的老童生也不是没有,但是在福建毕竟商业气氛浓郁,总是科举不第基本上也都转行了。

  考院在县城的东南门附近,这座建筑的唯一用途就是举行科举考试。

  县试和府试都会在这里进行,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负责主考的县令和监考官,以及礼房挑选出来誊抄卷子的书吏,都会提前关在考院中。

  虽然只是县试,程序上已经很完备了,至少形式上没有作弊的空间。

  负责看守考院,检查考生的士兵,也是从别县调来的卫所士兵。

  并不是说不能作弊,而是作弊的成本高了,至少对大部分人士子是公平的。

  在考院边上的酒楼中,也坐着一群读书人。

  以黄时行为首的秀才们,每年县试府试的时候也会在楼上聚会。

  当有考生出来后,就有秀才询问考题传到楼上,在场的秀才当场作题,然后公推出一名“楼上案首”来。

  这种行为就类似于高考结束后关注高考作文题,公考上岸之后做行测一样,属于已经上岸的人“怀念”过往苦读时光,实际上是寻求一份自我满足感的行为。

  要不然高考结束怎么不做数学题的?还不是只有语文题目还能看得懂,数学题早就已经看不懂罢了。

  聚会的主角自然是黄时行了,虽然经受了《拍案惊奇》的打击,但是黄时行毕竟是有秀才功名的,也是被延平书院山长陈默群认可,是这一届中最有可能中举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圈子,也讲究一个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南平本地的举人,一般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海瑞一样,不再继续科举,直接去京师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学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优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县,成为百里侯。

  而剩余的举人,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落榜的举人是要入国子监读书,然后参加下一次贡试的。

  入国子监读书,叫做“入监”举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国子监虽然文风不盛,但是在国子监读书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饮费用,还能和同道一起学习切磋,是普通家庭举人的好选择。

  如果不在国子监读书的,其实在大明的律令中是违法行为。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发谕令,要继续参加贡试的举人,必须要有在国子监中入监的读书学籍,否则不允许参加贡试。

  实际上这些谕令根本没有效果,比如明发谕令后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贡试上,入监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后也都认可了这些进士的资格。

  而这些不入监的考生,以举人候补官员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进士之后,肯定要听从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没有这样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会在这个时候四处游学,比如在有名的书院中学习。

  也有借着游学之名游山玩水的,甚至还有借着举人身份跑商的。

  还有的举人干脆效仿古之游侠,号称儒侠四处行侠仗义。

  如比方知府的小舅子,方若兰的舅父李贽,中了举人之后就四处游玩讲学,著书立传,也被人奉为上宾,到了哪里都有人赞助,就仿佛全国巡回演出的明星一样。

  这也是苏泽要考举人的原因。

  考中举人,就有了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苏泽就可以离开南平、延平乃至福建,积累造反的力量。

  也因为本地举人都不在本地,所以黄时行这个“最有希望中举”的秀才,就成了延平府年青一代读书人的领袖。

  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思。

  黄时行被众人围住,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

  这时候已经有考生提着考篮来到考院门口了。

  这种篮子扎着红绳,里面放着笔墨砚台这些文具。

  苏泽的考蓝是从于家书铺拿的,笔墨和砚台都检查过之后,上面没有文字或者夹缝,再加上一些食物放在一起,连同一块油布盖在考蓝上,苏泽也来到了考院前。

  周秀才是苏泽作保的廪生,在他身边聚集了一群读书人,这些都是由他作保的士子。

  苏泽拿着互结亲供单,排队接受检查,不过这种检查基本上也就是形式上的,整个南平县就这些读书人,苏泽又是如今南平县有名的读书人,很快就通过了检查。

  一阵鞭炮声响起,这叫做“三炮”,也就是考院开门的考试铃声。

  考试当天会放三次鞭炮,早上三四点,县城四门和附近的村子都会放的头炮,提醒考生做好准备。

  一个时辰后会放二炮,距离考院远的考生可以出发了。

  第三炮就是考院开门的鞭炮声,苏泽和陪他送考的林显扬道别,提着考蓝进了考院。

  接下来就是入考院的搜身检查了,虽然明代科举还没有清代检查腚眼那么变态,但是士兵搜身的速度还是很慢的,和苏泽一起的都是周秀才作保的考生,他们都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其他人。

  廪生作保是十人联保的,也就说只要其中有一个人出问题,其余人都要取消考试资格。

  不过南平县的县学教谕是海瑞,南平的学风还是比较正的,倒是没有出现夹带作弊的人。

  等到进了考院,苏泽才知道陈朝源所说的简陋,竟然简陋到了这种地步。

  比后世办公室格子间还小的考棚,只有一块木板和砖石垒起来的凳子,使用面积和蹲厕差不多。

  斑驳的墙体和镂空的顶棚,陈朝源外面下小雨里面下大雨的所言非虚。

  苏泽拿着号牌,甲六不仅仅是考试证号,也是考试位置的标记,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考棚。

  这时候苏泽才知道,为什么前任案首的考号能卖五两银子。

  因为是前任案首的考棚,应该是最近修复过的,屋顶起码是不漏雨了,墙也要比别的考棚白了很多。

  不愧是价值五两银子的雅座!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苏泽走进考棚,将木牌挂在考棚边上,等待书吏最后一次核对身份。

  分发三份答卷纸,九份草稿纸后,白知县带领手下锁上了考院大门,南平县乙卯年县试考试开始了。

  在白知县宣布考试开始后,每一个考场区域内,都有一名卫所兵举着木牌,开始在考场区域内走走停停。

  第一道《四书义》的题目就写在了这个牌子上,考棚中的考生要先将题目誊抄到稿纸上,作答完毕之后再誊抄到打格的考卷纸上。

  “不亦说乎,有朋”

  看到这道题目,苏泽就听到了考棚中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竟然第一道四书义就是一道截搭题!

  截搭题,就是将四书五经中两句话,甚至多句话截取搭在一起出的题目。

  这句话并不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难度自然要比普通的单句题或者多句题难的多!

  首先要通读四书,才能知道这道题目的出处,然后还要根据截搭之后的题目作答。

  其实明代科举在贡试中很少出截搭题,但是在县试中很多出卷的县令为了偷懒,就偏爱出截搭题。

  因为截搭题难,所以黜落普通考生特别快,有时候第一场考试,就能刷掉足够的考生,改卷子也非常容易。

  不过出题人高兴了,做题人就要暗暗问候白知县的祖宗了。

  不过其实这种截搭题,倒也不是故意为难考生。

  到嘉靖年,大明朝廷已经举办了这么多次的科举。

  时文选刊也出了这么多期,四书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出的差不多了。

  而出了科场舞弊,那主考官是要掉脑袋的。

  有些常用的题目,卷到极点的考生已经将名家名篇都背熟了。

  可怕就怕一个考场出两个卷王,那出现两份雷同的试卷,主考官还活不活了?

  不过苏泽拿到这个题目,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种截搭题虽然巧妙,但是只要有了正确的破题思路,基本上就稳了。

  苏泽提起笔,这种题目其实有点类似于现代人的智力游戏。

  首先看两句的出处。

  其实这两句上过学的基本上都读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过如果按照这句原文来破题,那就落入出题人的陷阱了。

  八股文破题必须紧扣题目,也就是要对应“不亦说乎,有朋”来破。

  这时候要扣住朱熹的集注来破。

  朱熹集注上对“说”的释义,“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

  这句话朱熹注释的很巧妙,点出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苏泽虽然不喜欢朱熹,但是这句话他是很认同的。

  “学习了就要实践,实践了知识就转化为我自己的知识,所以会感觉到愉悦。”

  说就是通“悦”,就是愉悦的意思。

  苏泽破题就从学习实践之悦开始,他提笔写道:

  “说以学而深,可决其朋之有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从学习到实践为乐,能从所学中得到快乐,那就自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从。

  这样破题既写出了读书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又符合儒家君子之朋的定义,可以说是破题的相当的巧妙了。

  破题没有问题,接下来的部分苏泽就开始写他的实践论了。

  【蓝色被动——旁征博引】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

  这两个被动技能让苏泽脑袋空前的清明,各种引经据典,硬生生的将这个题目歪到了最后的论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穷究真理是天地之间最愉悦的事情,而真理必然是越辩越明的,能践行真理之路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追随。

  洋洋洒洒写完一篇八股文,苏泽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别字和犯忌讳,这才誊抄到了考卷纸上。

  就这样已经半个时辰过去,又有小吏拿着笔,开始查看考生们答题的进度。

  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书吏过来检查进度,查看稿纸上的字和答卷纸上的字数,并且记录在考簿之上。

  这就是怕考生和邻间的考生作弊,如果草稿纸上一个字不写,就开始直接在考卷纸上做答,那就有领座考生帮着代答的嫌疑。

  等到苏泽誊抄完毕,已经到了上午九点,五名卫所兵举着牌,这是五经义的题目。

  大明只要求治一经,你治什么经就答什么经的题,苏泽将《春秋》题目抄下来,这道题中规中矩没什么花活儿,苏泽很快就写出了答案。

  接下来的试帖诗也四平八稳,苏泽最后检查了一遍,干脆就喊来书吏,交卷!

  这个八股文题目出自八股文教材《曲园课孙草》中的三十篇范文。

  当然后面的实践论是肥鸟魔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