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糜汉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

  曹丕内心中对曹操以往对他的不公有着怨怼,因为按自古以来的礼制,立嗣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自从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与曹操和离之后,卞夫人便被曹操扶为正妻。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自身便是事实上的曹操嫡长子。

  但曹操却没有因为他的嫡长身份将他立为继嗣,反而长期犹疑不定,先后动过立曹冲、曹植为继嗣的念头。

  先不说曹丕自身有没有野心成为曹操的继承者,若一旦让他的弟弟登上继嗣之位,等来日他弟弟继位之后,会放过他这个嫡长兄长吗?

  以己度人,曹丕觉得并不会。

  所以为了夺得曹操的继嗣之位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曹丕只能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夺嫡之争中。

  在那场夺嫡之争中,因为曹操有意的偏袒,哪怕他自身能力不差,但内中的艰险却令他心力交瘁。

  虽然最后是他胜出了,但亦让他耗费了自身太多的心神,以至于早早的便有白发显现。

  也许曹操信奉的是强者为尊的择嗣法则,只是这法则令曹丕的心中对曹操充满了怨怼。

  在诉说了以往心中不敢说的不解与怨怼之后,曹丕的心中终于有了片刻的痛快。

  但就在他心中痛快之后,他心中的悲哀开始占据上风。

  再怎么样,曹操亦是他的父亲,曹丕并非一块石头,父亲的离去,令他的心中充满了悲苦。

  今日开始,他是成为了掌握巨大权力的魏王,但从此他也失去了一直为他遮风挡雨的父亲。

  只是曹丕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无论今夜他有着怨怼还是悲哀,他同时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今年才三十四岁,乃是现今天下三大诸侯中年纪最轻者,他还有着曹操给他留下的百万甲士及无数名臣良将。

  天命最后必定在他!

  曹丕跪在曹操的灵位前,继续言道:“既然父亲以为我比不上大兄与仓舒,那么儿子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

  “儿子要证明给父亲看,证明给天下人看,父亲当初选择我,是最正确的选择!”

  曹丕在说这句话时,语气中的不解与悲哀已经尽皆消散,他此刻的语气中充满了踌躇满志。

  曹丕抬头看向身前的曹操牌位,在大殿之中闪烁不停的烛光照耀下,曹丕原本悲苦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坚定的神色。

  随后曹丕起身,为他的君父上了一炷香。

  灵香点燃,一阵缥缈的烟雾开始从曹丕的身前升腾而起,看着那渐渐升起的烟雾,曹丕的心中思索着他继位之后要做的事。

  当务之急,是务必要稳定人心,顺利将曹操生前的所有权位稳定的继承下来。

  只是这一点,有着诸曹、夏侯宗亲在,有着曹操留下的众多英才在,并不难。

  难得是,他下一步该怎么走。

  就在曹丕思考的时候,殿外侍者的声音传来,说是中庶子司马懿求见。

  在听到司马懿求见之后,曹丕脸上浮现喜色,他马上下令让司马懿进来。

  随着高大的殿门被缓缓推开,一身素服的司马懿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之外。

  这时殿门尚未关闭,在外界月光的照耀下,站在殿门口的司马懿犹如处在光与暗的界限之中,面目模湖不清。

  他的影子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在殿内的地板上,拉伸出老远。

  这有些诡异的一幕曹丕并没有察觉,随着殿门的再次关闭,站在殿门口的司马懿身影大部分都隐在了黑暗之中。

  殿门打开的声音让曹丕的目光向殿门处看去,当他看去时,就只能隐约看到有一位人影在黑暗中。

  他知道那人是他的心腹司马懿,曹丕招手让司马懿上前来。

  在曹丕的召唤之下,司马懿十分恭敬地来到曹操的灵位前,他在对曹操的灵位行完一个大礼后,才对着曹丕行礼。

  司马懿这副知礼守礼的面目落在曹丕的眼中,令他心中满意至极。

  他最喜欢恭敬守礼的大臣。

  看着司马懿的这副面目,曹丕不禁回想起了曹操当初告戒他的那句话:“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当时曹操见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又曾做梦梦到三马同槽,所以对司马懿心生厌恶,对他说了这句话。

  只是曹丕在听完曹操告戒他的这句话时,却因为他与司马懿素来亲善,相信他的为人,所以他经常在曹操面前维护他。

  若无曹丕的维护,司马懿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如此恭敬的臣子,将来怎么会干预我的家事呢?父王真是太过多虑了。

  至于当初曹丕之所以会坚定的维护司马懿,不仅因为他与司马懿关系友善,还因为司马懿是他的心腹智囊。

  当年夺嫡之争时,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坚定支持者,这四位大臣分别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这四位大臣在当初的夺嫡之争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没有这四个人的帮助,他当初不一定会坐上魏国太子的宝座。

  而在这四位大臣之中,除了吴质之外,就是司马懿给他的帮助最大。

  虽然曹丕的心胸并不宽大,但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一直都很感激。

  曹丕在司马懿对他拜完后,他带领着司马懿来到了内殿所在处。

  这处大殿本来是曹操的办公及寝居之所,所以这处大殿的布局非常宽广,哪怕是在内殿之中,亦有着不小于外殿的空间。

  在来到内殿中后,曹丕在王座上坐下,而后他让司马懿就坐在他身前不远处。

  司马懿落座之后,曹丕问司马懿道:“仲达深夜来寻孤,可有要事?”

  面对着曹丕的询问,司马懿拱手答道:“臣为君王解忧而来。”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曹丕的的脸上浮现诧异之色,他问司马懿道:“孤有何忧?”

  “大王乃心怀壮志之人,所忧者当然是平定天下一事。”

  司马懿的回答让曹丕脸上的诧异之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叹息之色。

  他对着司马懿称赞道:“仲达真知孤之肺腑也。”

  曹丕的称赞令司马懿的脸色更加谦卑。

  在曹操在世时,他为了不过分显露自身的聪慧,所以对于很多事,他就算知道如何破解也不讲。

  但如今曹操已经不在,他已经不需要再刻意隐藏自身的聪慧。

  与曹丕相处多年,对于曹丕的性格他早已经摸得透彻。

  曹丕虽然有传承曹操的疑心病,但那大多是对那些曾经与他作对的人。

  而对于一直支持他的人,曹丕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信任。

  相比于曹操的雄猜,曹丕少了许多敏锐。

  司马懿既然当初会选择出仕,那自然是想着成就一番功业的,以往的克制为的便是将来的腾飞。

  只要自己能不断显示自身的能力,让曹丕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能辅左他平定天下的人,那么自己的地位及官位一定会节节攀升。

  当然也不能说司马懿现在就有了别样的心思,目前的他还是处在,想辅左明君建立一番功业的心态中。

  见司马懿一眼就猜出了自己内心中的志向,曹丕的脸上浮现些许笑容。

  在今日曹操临死前问他的那个问题中,如果按照他真实的想法回答,那必定是会回答:择弱而灭。

  早在未曾继承王位之时,他就有一颗平定天下的内心,何况现在。

  曹丕看向司马懿问道:“仲达以为,孤下一步当如何走呢?”

  曹丕与司马懿是多年好友,亦算一起共过患难。

  所以曹丕对于司马懿还是信任的,他也没必要在自己的心腹面前,隐藏自己的想法。

  面对着曹丕的询问,司马懿心中早已经有所腹稿。

  他对着曹丕言道:“臣以为大王在稳定局势后,应该奏请天子改元。”

  听到司马懿建议自己,在稳定局势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这个,曹丕不禁有些不解。

  “为何?”

  现今大汉的年号是建安,建安这个年号已经用了二十五个年头了。

  天下人已经习惯建安这个年号,司马懿突然建议他改元,这让曹丕一时间不知原因为何。

  在曹丕疑惑目光的注视下,司马懿言道:“建安年号始于先王奉迎天子那一年,建安年号已历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来,是先王辅政开扩基业的阶段。”

  “正因为如此,世人只要一提到建安年号,便会想起先王。”

  “今大王承基伟业,一开始是需要先王的威望为大王保驾护航,但大王不可长久活在先王的庇护之下。”

  “从古至今,每逢新君继位,都要改元以示天下即将迎来新气象。

  年号不但有革故鼎新之意,亦往往代表着新君的政治需求。”

  “今大王虽非天子,然亦可通过奏请天子改元,来向天下人展示先王薨逝,大王继位的事实,以此来潜移默化影响天下人心。”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况且改元一事兹事体大,建安年号已经深入人心,一旦改元,难免会有一些汉室老臣出来反对。”.

  “世人皆知改元乃大王之意,故而那些出来反对的汉室老臣,就是心中不服大王之辈。

  到时候大王可借助惩治彼等,一则树立威望,二则清除隐患,三则可继续削弱拥护汉室臣子的势力。”

  在司马懿说完后,曹丕的脸上已经有意动之色。

  去年他在处理“魏讽谋反桉”时,之所以会连坐数千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借助那场谋逆桉,清除拥护汉室之人的力量。

  在他的清理之下,如今在邺城内外,拥护汉室的力量已经遭受重创,再不足为虑。

  但是邺城是清理差不多了,作为拥护汉室的大本营许都,想来还残留这一些“拥汉派”。

  为了心中的那个野望,曹丕觉得司马懿的建议很有可行之处。

  司马懿的第一个建议,已经让曹丕有所意动,这让曹丕对司马懿今晚的到来,怀抱着更大的期望。

  曹丕对着司马懿言道:“仲达可还有良策?”

  司马懿看着曹丕脸上的意动之色,他知道自己的建议已经引得曹丕的赞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当然要继续建言。

  而他接下来的这个建议,绝对会让曹丕更加意动。

  司马懿对着曹丕言道:“大王可有称帝之意乎?”

  因为内殿中目前仅有两人,所以司马懿的声音并不大。

  但当他的声音传到曹丕耳中时,却让魏王曹丕的身躯都有些颤动。

  他犹如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好的乐章一般。

  在听到司马懿的话后,曹丕马上对司马懿言道:“仲达慎言!”

  只是曹丕虽然是让司马懿慎言,但从他脸上的激动之色来看,他更想着司马懿继续说下去。

  九州至尊,上天之子,礼乐征伐自其而出,面对这样的一个个头衔,曹丕又怎么会不动心呢?

  在最后,他见四下无人,及司马懿又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对着司马懿言道:“称帝一事,兹事体大,不可贸然而举。”

  曹丕的回答证明了,他心中绝对有着称帝之意。

  其实不仅是曹丕,就是曹操在世时,他也未尝没有动过没有类似心思。

  历史上在曹操与孙权联和击败关羽之后,孙权向曹操称臣,而陈群与桓阶就借助着这个时机,纷纷上书请求曹操称帝。

  虽然曹操最后拒绝了那个提议,并且说出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但若是曹操真没有意向称帝,他又何必说出这种话呢?

  要真是大汉忠臣,不应该是将陈群与桓阶下狱吗?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时陈群与桓阶作为天下的大名士,他们用的是公开上书的方式,劝曹操称帝。

  这一点足以说明,当时在魏国内部早就有劝曹操称帝的言论,并且曹操对这些言论保持暧昧态度。

  不然于公于私,陈群与桓阶都不可能冒着家族清望被毁的风险,敢率先公开上书曹操劝他称帝。

  虽然由于今世的历史发生改变,曹操的那句名言没机会说出来。

  但魏国内部让曹操称帝的言论早有流传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这件事曹丕亦是知道的,正因为知道,他才不敢轻率做出行动。

  只是司马懿既然敢主动提出这个建议,那他必然是有着说服曹丕的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