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糜汉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

  在糜旸回成都的第二日,约莫亥时时分,一辆朴素的车驾行驶在寂静的示恩里中。

  车轮滚动的声音响在寂静的深夜里巷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时与后世不同,后世的这个时间点可能正是夜生活的开始,但在汉代,亥时时分已经算是深夜。

  示恩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安睡,唯有少部分未睡的人听到了这车轮滚动的声音。

  他们在听到这声音后,脸上瞬间浮现明悟之色:这是葛公下值了。

  在汉代,官员的休沐及上下值时间有着清晰的规定。

  一般来说,汉代官员的休沐时间是上四天休一天,而上值时间大约是早上的卯时,下值时间是申时。

  卯时大约是早上5点至7点之间,这是一天中日出的时间段,亦是公鸡报晓的时候。

  而申时则大约是日落前的一个时间段,大约是后世下午的15时至17时之间。

  虽然各地因为地域不同,对官员的上下值有着不同的规定,但大多数的上下值时间不会与上面的相差太多。

  成都城中的官员,大多也都是按照这两个时间段上下值。

  但惟有一人例外,那人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自从署理大司马幕府之事后,因为身兼军政要务,加上刘备对其信任有加,所以诸葛亮的公务一直很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以来的汉中之战与荆州之战,不仅严重损耗了益州与荆州的民力,更让本就事务繁多的诸葛亮,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许多。

  足兵足食,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犹如泰山压顶一般,让整个大司马幕府中的官员透不过气来。

  单单拿汉中之战来说,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

  刘备为了争夺汉中,动用的所有兵力加起来近有七万之众!

  这还不算其余数量巨大的民夫。

  汉中之战中,定军山一战让法正与黄忠名声大噪,天下闻名。

  但当时刘备与法正乃是绕过重重山岭,才到达定军山的。

  而负责将粮草,兵力绕过重重山岭,从成都源源不断送往定军山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完全凭借着个人的出众才能,冒着种种艰难,冒着种种不可能,始终保证着刘备大军的后勤无忧。

  可以说,若无诸葛亮,绝对没有最后汉中一战的胜利。

  相比于曹操,曹操拥有着天下间最富庶、最广大的地域,他手下亦有着闻名天下的理政大才。

  但曹操亲率大军于三月到达汉中,五月就开始撤军,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开始放弃汉中。

  不是他意识不到汉中的重要性,亦不是他害怕刘备了,只是那绵长的后勤线及内乱四起的中原,令他不得不选择暂时放弃汉中。

  以一州之国力,力抗中原河北之国力,诸葛亮早就在汉中之战时,就解锁了他的这个技能。

  而诸葛亮能够完美完成,刘备给他的足兵足食的任务。

  一方面除了他有着出众的政治才能之外,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

  自诸葛亮署理蜀中军政以来,他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

  而且为了保证事情没有疏漏,他一定会将每件事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的才会下值。

  这一点,与当年的辅政名臣霍光有着相似之处。

  谨慎,一丝不苟。

  因为他的这番处事态度,他所处理的每件事务从无差错,但也导致了他每日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府。

  坐在马车中的诸葛亮正在闭目沉思,哪怕是下值了,他脑海中依旧在思考着,今日安排的事务是否有疏漏之处。

  在诸葛亮的思考之间,他的车驾已经到了军师将军府之外。

  相比于安汉将军府的高大辉煌,军师将军府就显得颇为简陋朴素。

  在车驾到达军师将军府之后,诸葛亮在车驾外仆人的提醒之下,从思虑中醒转过来。

  而后诸葛亮掀开车帘,从车驾上缓步下地。

  在位高权重的军师将军的车驾队伍中,唯有一名老仆及数名甲士而已。

  那老仆乃是当初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就陪伴在他的身旁的童子,十数年过去了,当年的童子亦已经是中年男子。

  至于那数名甲士,乃是刘备见诸葛亮总是深夜回府,特地配备给他的护卫。

  诸葛亮在落地之后,命他身旁的这位仆人先去休息,而后他自己一人踏入了府门之中。

  军师将军府邸占地并不广大,里面的建筑亦大多都是寻常木料所建造,也无高楼亭阁以及花园等游玩之所。

  很是简单朴素。

  当年刘备入主益州时,曾赏赐给诸葛亮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有着如此丰厚的赏赐,诸葛亮要想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可谓简单至极。

  但诸葛亮生性澹薄,不爱奢华,所以当初刘备赏赐给他那么多金银财帛之物后,他虽然没有拒绝,但并没有将那些金银财帛用在自己身上。

  受之,再充入国库,以为百姓之用。

  这件事在成都中只有少数几人才知道,相比于当世的名士动辄推辞赏赐养名的手段,诸葛亮的作为更显得坦然无私。

  诸葛亮在进入府邸后,并没有行走多久,就到了府中的大堂之外。

  饭食他早已在官署中就简单吃过,他现在来大堂,并非是为了进食,而是为了读书。

  诸葛亮出身名门望族琅琊诸葛氏,虽然他3岁丧母,8岁丧父,但他自小由叔父诸葛玄教养,在叔父诸葛玄的影响下,诸葛亮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他每日早晨醒来之后或每晚入睡之前,都一定要诵读典籍。

  这个习惯,及至今年,诸葛亮已经持续将近二十年了。

  至于诸葛亮不回寝室读书,乃是在这个时间,他的夫人黄月英早已入睡。

  而读书必须掌灯,诸葛亮不想打扰黄月英休息。

  当诸葛亮来到堂外之时,他今日却意外的发现,他的大堂中竟然亮着灯光。

  难道是伯松?

  在诧异之下,诸葛亮撩起衣摆,走上台阶迈入了大堂之中。

  诸葛亮在迈入大堂之中后,他便见到了他的长子诸葛乔与夫人黄月英这时都在大堂之中。

  而在大堂之中还有着一个人。

  那人正是糜旸。

  糜旸正坐在大堂中的一处,手中拿着一本书籍在聚集会神的看着。

  大堂中灰暗的灯光映照在糜旸的身上,将他在地上的影子拉的老长。

  只是糜旸的影子因为他身躯的端正,却并没有发生一点扭动。

  看到这一幕,令诸葛亮想起了当年他在崇文馆中教学刘禅的场景。

  那时糜旸作为刘禅的伴读,亦如今夜这般,安安静静坐在一处听着他的教诲。

  眼不斜视,身不弯曲。

  而诸葛亮的出现,亦被正对大堂门口而坐的黄月英而察觉。

  见到诸葛亮归来,黄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温热着的茶汤,走向诸葛亮。

  黄月英在来到诸葛亮身前后,将手中的热茶递给诸葛亮,而后她对着诸葛亮轻声言道:

  “子成申时末就到了。”

  诸葛亮接过黄氏手中的茶汤喝了一口,然后他意识到糜旸在大堂中,竟已经等了快两个时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汤之后,诸葛亮温言让黄月英与诸葛乔早点去歇息。

  这时糜旸亦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归来,他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前对其一拜言道:“葛师辛苦了,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面对糜旸的下拜,诸葛亮伸手扶起糜旸,而后对其言道:“无妨。”

  糜旸申时末就已经到达他府中,其实算不上深夜叨扰,只是他回来晚了而已。

  在诸葛亮扶起糜旸之时,诸葛乔与黄月英就已经离开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诸葛亮与糜旸。

  因为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旸与诸葛亮现在近在迟尺。

  这么短的距离,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烛光之下,糜旸也看到了诸葛亮鬓角处的苍白。

  看到这一现状,糜旸的目光中有着担忧,他对诸葛亮言道:“葛师乃国之柱石,还望保重身体,不要操劳过甚。”

  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后世,四十岁的男子乃是社会中的生力军。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岁已经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对着糜旸的关心,诸葛亮脸上浮现笑容,他让糜旸坐下,而后他亦来到糜旸对面入座。

  在坐下后,诸葛亮对着糜旸言道:“世事艰难,汉室未兴,吾怎么能不竭心尽力,尽忠职守辅助大王呢?”

  “吾操劳些无碍,只要能辅左大王兴复汉室,那一切都不算什么。”

  在说完后,诸葛亮面露笑意的问糜旸道:“子成方才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唤吾,让吾早点归府呢?”

  诸葛亮知道糜旸到府之后,黄月英乃是知礼之人,是不会让糜旸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来黄月英应该是有打算,让诸葛乔前去唤他的。

  但最终诸葛乔并未出现,那就可能是糜旸所阻了。

  “今日吾从武库中点齐甲胃之后,便来到葛师府上拜谒。

  那时已经是下值时间而葛师尚未归来,这足以说明葛师为国事所耽误。”

  “国事为重,私情为轻,这是葛师往日教导过我的。故而我没有让伯松前去寻唤葛师归来。”

  糜旸之前有听闻过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没想到的是,为了操劳国事,诸葛亮竟这么晚归来。

  听到糜旸这么说,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眼中有着欣慰。

  糜旸虽然唤他葛师,但相比于法正,他并未与糜旸有过正式的拜师之礼。

  他与糜旸之间的师徒情分,大多是因为他教导刘禅时,顺便教导糜旸结下的。

  所以糜旸与他之间的师徒情分,并不牢固。

  糜旸一直将他当做老师,更多的体现的是糜旸尊师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虽然不是正式的师徒,诸葛亮对于糜旸亦是有着喜爱的。

  诸葛亮于建安十三年为刘备效力,至今已经将近十四年。

  从当年的困局新野一县,到如今的卧龙腾飞于大汉西南大地,在这十四年的时光中,糜旸与关兴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着长大的。

  再加上糜旸性格有仁孝之风,哪位长辈会对这样的晚辈不喜欢呢?

  因为糜旸的仁孝,诸葛亮曾在与诸葛瑾的往来信笺之中,夸赞过糜旸。

  而诸葛亮出于对糜旸优秀品德上的喜爱,在糜旸去年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后,更是逐渐转变为了看重。

  在喜爱与看重之下,现在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相当不错。

  与对马谡的情感几乎相当。

  诸葛亮看向糜旸问道:“今日子成特意前来拜会,应当是不止看望吾这么简单吧。”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糜旸亦不隐瞒,他拱手对诸葛亮言道:“三日后,弟子就要前往汉兴郡任职。”

  “汉兴一郡至关重要,境内豪强林立,弟子心有担忧。

  今日拜谒葛师,一是为看望葛师安好,二是想问询葛师治政之道。”

  糜旸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两重来意。

  面对诸葛亮这种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简直是在献丑。

  既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待,待之以诚。但糜旸在说完后,脸上亦有着忐忑之色。

  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说,自己问他治政之要,他当然会有着独到的见解。

  只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一定会提点他。

  说到底,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隽才无数,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诸葛亮喜爱的马谡,得到诸葛亮提点的机会也不多。

  说白了,在当世,学生择师,师亦择学生。

  在听完糜旸的请求之后,诸葛亮一时之间并没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静之中。

  不久后,一声问话响在沉静的大堂之中:“子成认为,当今之世,丧乱根源在哪里?”

  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着他的回答。

  何为师?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既然糜旸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让他看看,糜旸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样的问题,目前为止诸葛亮只问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谡,另一个便是糜旸。

  在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视下,糜旸脸上浮现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后,他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朝廷失道,人心丧乱。”

  “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导致朝政败乱。朝政败乱,则奸臣盈塞于朝,将士则骄纵不法。

  最后导致民众无立锥之地,无一餐之粮,遂有黄巾之乱而起。

  奸臣在朝,叛将在外,起初虽是小恶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个个裂土僭越,战乱四起。

  战乱一起,世道崩坏,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贼寇趁乱僭称雄豪,或据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旸说完后看向诸葛亮,希望从他脸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内心的想法。

  但可惜,诸葛亮的脸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这时跪坐在坐席上诸葛亮,下意识地将双手放在了他的膝盖上。

  糜旸不知道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但若是黄月英在场,她定然能看得出来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

  当年在隆中诸葛亮与与石韬、徐庶、孟建共同探讨时事时,每当这三位好友说到诸葛亮赞同的地方时,诸葛亮就会做出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