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六十八章、拓跋诘汾述南迁,鲜卑部落话连绵

第一百六十八章、拓跋诘汾述南迁,鲜卑部落话连绵

  自从看完引弓门客信报,韩遂好几天睡不踏实,反复思量这样几件事:

  一是朝廷真的缺钱缺到了打罪犯的主意了?

  二是张角难道在大赦前被捕过?而且马上遇大赦释放了?张角被捕巧遇大赦释放也说明太平道在朝中已有人替其说话打点。

  三是袁贡刚任议郎就与刘陶、乐松一同上书,说明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两大士族已有剿灭太平道的意向了。但袁家似乎无人入道。

  四是杨赐只上书太平道,只字未提天师道,难道天师道得到朝廷认可?天师道杨奉正是杨赐族人。

  看来在朝廷士大夫眼中救人天师道好于太平道,虽然两道都用符水。

  或许天师道的高官大都是前任官员或望族,如张陵、杨奉等都是前盐官。

  五是鲜卑又入寇,边疆会出何大事?本年传来如此多的乱象,韩遂内心恐惧感又加强了。

  看来有必要走访在金城、武威、汉阳、陇西四郡交界一带游牧的鲜卑索头部落,向首领拓跋诘汾打探漠北鲜卑消息,以防北方突变。

  打定主意,韩遂带上韩家对鲜卑贸易与事务总管韩宝、副总管韩伏、拓跋银、东起、韩佟和礼物即刻出发。

  这一日,拓跋银带路,六人来到索头部位于武威郡媪围县黄河北岸的新大本营,见到拓跋诘汾。

  此次大疫,索头部落也遭受重创损失二成人口,好在主要头领都还健在。

  听说韩遂来拜访,拓跋诘汾的中大将拓跋彪、左大将拓跋虔、右大将拓跋宾、中都尉拓跋广、左都尉拓跋环、右都尉拓跋珂、总管家拓跋图、贸易管家拓跋茂、书佐拓跋金悉数赶来赴宴。

  拓跋诘汾让中都尉喊来各头领的儿子表演剑舞。

  出场的有拓跋诘汾长子秃发匹孤、拓跋彪子拓跋狐、拓跋虔子拓跋保、拓跋宾子拓跋贺、拓跋图子拓跋齐、拓跋茂子拓跋都。秃发匹孤十一岁多了。

  拓跋诘汾又喊来幼子拓跋力微与客人相见,已六岁了。

  和韩遂熟了,拓跋诘汾无话不谈,向韩遂介绍道:“家父(拓跋邻)年老禅位于吾前,将索头部分十个子部落,其中七个子部落给了吾七个伯父和叔伯,吾所直辖的子部落交给总管家拓跋图料理。

  索头部的中大将拓跋彪、左大将拓跋虔、右大将拓跋宾、中都尉拓跋广、左都尉拓跋环、右都尉拓跋珂、贸易管家拓跋茂七人乃吾亲伯父和叔伯子。

  伯父和叔伯都已不在世。尚有十位料理部落的部落首领汝不认得,一般不出来见客。

  十大姓氏部落乃吾父按父兄弟的人名分开的,共有拓跋氏、纥骨氏、普乃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乙旃氏,车焜氏。

  拓跋氏留作吾家父直辖部落姓氏;纥骨氏为家父长兄吾大伯父部落的姓氏;

  普乃氏为吾二伯父部落的姓氏;拔拔氏为吾三伯父部落的姓氏;

  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四姓为吾四位叔伯部落的姓氏。

  乙旃氏为吾祖叔父部落姓氏,有丁零部落的人;车焜氏为拓跋远亲疏属部落的姓氏。十姓氏之间百年不通婚。

  虽然分为十姓,但汉人记不住,故接待汉客时对外仍全用拓跋姓。

  鲜卑人,又称徒何氏或屠何氏,早期在大鲜卑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后来迁居大泽(内蒙古呼伦湖)。

  汉军联合南匈奴、乌桓、丁零、乌孙、鲜卑围剿北匈奴。

  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战败逃走后,鲜卑各部落开始大举迁移,占据无人的北匈奴原领地。

  鲜卑檀石槐部落、置鞬部落那时迁移比吾部落快,抢先占据了黄河河套地区、黄河两岸的北地郡北和武威郡北。

  同时,落罗、日律、宴荔游三部落已向西去占据空地。

  吾部只好沿黄河南下,寻找无人区,先是到武威郡鹯阴县鹯阴河(黄河从靖远市到中卫市河段古名)定居多年,韩大人去过那里。

  大汉允许吾部落进入凉州腹地,也是因为当年东、西羌太强,有用吾部抑制和隔断之之意。

  家父禅位那年,有一位长的象神仙的老者来见家父说所居之地荒遐,未足以建城,建议继续南迁。

  家父那时年老多病,送去长安找名医治病,就禅位于吾。

  由于部落有十几万人口和几百万牛羊,南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吾继位后,带领部落和牛羊一边放牧一边迁移,沿鹯阴河,历时数年,穿越高岭深谷、九湾八峡,最后迁到此地。

  此地处于黄河北的武威郡媪围县,黄河南边是金城郡榆中县、汉阳郡勇士县。

  这里水草还算肥美,虽然比不上河套之地,但比鹯阴县强多了,本部落上下还是皆满意的。”

  韩遂问:“檀石槐部落、置鞬部落占居河套,按理那里的粮草足够,为何连年入侵?”

  拓跋诘汾道:“大人有所不知,河套地区在前汉朝之前乃水草丰茂之地,前汉朝大量军民屯田、修渠,改造成农田。

  檀石槐部落和置鞬部落占据后,不善耕作,农田和水渠大部荒废,农田无法自行恢复植草,二大部落人口增长快,粮草严重不足。

  粮草不足,就不能繁衍足够的牛羊马向大汉换取日用物资,故每年都入侵大汉抢夺。

  东部鲜卑部落、中部鲜卑部落、西部鲜卑部都同样面临粮草不足。

  当时鲜卑人口日益增多,农业、畜牧和射猎都满足不了百姓生存。

  为解决食物不足,吾鲜卑大首领(檀石槐)亲自巡察到几百里宽的乌侯秦水(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中有鱼,但部落人都不会捕鱼。

  大首领听说东海外岛倭国人善于用网捕鱼,于是前年派兵渡海向东进攻倭国,俘获一千多家的倭国人,将其迁到秦水边居住捕鱼,以弥补粮食不足。

  可想而知缺粮缺到什么程度了。”

  韩遂又问:“鲜卑大首领是否有占据幽、并、凉州之意?”

  拓跋诘汾道:“由于吾部落不参与侵寇大汉,故大首领的意图无从知晓。

  大首领一直在幽州和并州交界处以北的弹汗山(大青山)王庭居中调兵谴将。

  不过近来听说本年入冬大首领亲率大军入寇大汉的途中身体突然出现不适,匆匆抢掠一番后就退兵了。”

  韩遂暗思,檀石槐病了或许就是边疆要发生的大事。

  韩遂又问:“吾一直不很清楚鲜卑等部落在漠北的详细分布,请大王示之一二。”

  拓跋诘汾道:“檀石槐王廷所在的弹汗山处于代郡塞外以北,檀石槐直辖的多个子部落在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五原郡塞外以北,在西部鲜卑和中部鲜卑之间。

  和连是檀石槐次子,和连有子骞(qiān)曼。

  檀石槐长子在八年前大疫中去世,留有一子魁头,比骞曼大。

  檀石槐东部大人有四位,二十余座邑(yì)。

  弥加部落在扶余(夫馀)国以西,玄菟郡塞外以北,属辽东鲜卑;阙机部落在辽东郡塞外以北,属辽东鲜卑;

  素利部落在辽西郡塞外以北的西半部,属辽西鲜卑;

  槐头部落在在辽西郡塞外以北的东半部,属辽西鲜卑。

  檀石槐中部大人有三位,十余座邑。

  柯最部落在右北平郡塞外以北;阙居部落在渔阳郡塞外以北;慕容部落在上谷郡塞外以北。

  檀石槐西部大人有五位,二十余座邑,早期并入北匈奴西逃后留下的十余万人口。

  除吾部落外,置鞬部落在朔方郡黄河以西,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塞外以北,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以东,由十几个子部落组成;

  落罗在乌孙国和龟兹国以北;

  日律部落在张掖居延属国、酒泉郡塞外以北;

  宴荔游部落在西域长史府、敦煌郡塞外以北。

  檀石槐及十二部的背后尚有北匈奴余部和丁零等百万众游牧部落。

  鲜卑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那场大疫前顶盛时合计达二百四十万众,其中四十八万骑。

  经建宁四年、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和上年三场大疫,以及大旱、寒冬、战事等,各部落人口损失参差不齐,近来所剩人口不详。

  另有内附大汉的乌桓部落,也称乌丸部落,知名的有四个。

  乌丸大人丘力居在辽西郡内北部,有二万五千人口,其中五千骑;乌丸大人难楼在上谷郡内北部,有四万五千人,其中九千骑;

  乌丸大人苏仆延在辽东属国内北部,有众五千,其中骑一千;

  乌丸大人乌延在右北平郡内北部,有众四千,其中骑八百。

  另外,库褥官氏部落在渔阳郡内北部;代郡有代郡乌丸;并州上郡有上郡乌丸。

  内附大汉的南匈奴主要在并州西河郡北部。”

  韩遂又问:“夏育、田晏、臧旻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三路出塞惨败,三万骑所剩无几。

  三郡塞外按大王的介绍都是檀石槐的直辖部落。看来这些部落战力很强。”

  拓跋诘汾道:“檀石槐部落有多个直辖子部落,约四十万人口,其中八万骑,实力在东西中十二个部落之上。

  乞伏部落等在朔方郡河套北、阴山南;

  宇文普回部落等在阴山南,五原郡北部;

  纥奚部落、贺兰部落在云中郡北部;

  魁头与和连在雁门郡北部;

  轲比能部落、折掘部落在代郡北部。

  轲比能部落的北部尚有南丁零大人儿禅。

  西丁零在落罗部落北部,也在乌孙国北,康居国东北,有三十万众,其中六万骑。

  北丁零在北海(贝尔加湖)南部游牧。”

  韩遂道:“檀石魁有如此众多的直属部落,难怪夏育等所带的三万军打不过。

  另外,看来落罗部受到来自东边宴荔游部落、西边康居国、南边乌孙国、北边西丁零四面的压力。

  当年日律部落与落罗部落换位,日律部落现在的位置压力要小很多,虽然水草不如以前的区域。”

  拓跋诘汾点头称是。

  韩遂得不到更多的消息,就不再多问。

  宴后,韩遂请拓跋诘汾带路去看望卧榻养病的拓跋诘汾父拓跋邻,拓跋邻尚能说话和拄杖走路。

  之前几年送到长安找名医治疗,身体已有好转。

  韩遂送上礼物告辞回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