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李岚,也不是当初那个普通的小人物,不管是实力还是自信以及见识,现在无论是见谁,他早已经可以平等视之,无论是中华的一号首长,还是普京,他都没有坦然面对。
在面对潘基文,李岚的表现十分到位,该有了礼数也都有了,该说什么话,心中也是早有底稿。
而潘基文尽管是联合国秘书长,但这其实是看起来很辉煌但事实是一个很苦逼工作,世界管家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安南之后,从全世界只有一个提名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事情之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是全世界可以获取的利益因为苏联的瓦解,对很多国家来说,机会反而更多了,所以从安南那时候开始,这秘书长就不是那么好当的。才干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必须要能够承受的住“美国人在一只耳朵里大吵大闹,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另一边抗议”的场面。因为这种激烈场面,经常会在联合国上演。
就好像这一次的撤销联合国决议的亚丁湾护航任务,他一边就承受着索马里、中华、俄罗斯带来的压力,一方面还要承担北约方面在耳旁的狂轰滥炸。双方激烈的对立性,他根本无法做出决定。
“对于索马里政府最近几个月来做出的努力,我代表联合国,表示由衷的感激。特别是索马里政府在打击海盗维护地区和平上的努力,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简单的开篇,称赞下索马里这段日子以来为世界和平稳定事业做出的贡献,至于埃塞俄比亚战争问题,潘基文是一个合格政治家,这时候自然不会谈论这些,毕竟那已经是过去的时间,并且索马里和北约之间也找到了处理事情的平衡,不需要劳烦到联合国。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而他今天来这里,不是来这里挑刺的,而是来这里和索马里这些总统建立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有些事情既然过去了,就自然是定局了,至于规则,那也要服从于大局。
在称赞之后,高帽也给李岚连续戴了急顶之后,潘基文再一次说道:“鉴于如今埃塞俄比亚境内还没有一个能够维持的政府,而且一千多万人也面临饥饿的危险,目前联合国对此也是尽可能的去努力,也联系了全世界所有的爱心、人道组织,他们也都愿意伸出援手。那不知道李总统,能否提供一些帮助”
一开始就开口求帮忙,李岚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说道:“如果是在我们可帮助之内。那自然会提供必要的援助,可不知道,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的帮助呢”
“事情是这样的,目前我们已经和各个无国界人道组织筹集了总价值三亿美元的粮食,可是这批粮食现在还在途中,而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缺粮情况十分不乐观,为此我们希望先由索马里垫付这份粮食和物资。毕竟救人如救火,然后那批原本作为支援埃塞俄比亚的粮食和物资到达之后,就作为归还。”潘基文说道。
他既是外交官又是代言人,既是公务员又是首席执行官,作为联合国理想的象征,秘书长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全世界人们。尤其是穷人和弱势人群仗义执言。帮助那些弱势的群里,弘扬世界的和平。
而现在,埃塞俄比亚国内的饥荒问题,已经逐渐变得很严重了,毕竟将近五千万人挤压在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地方。饥荒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医疗和为生,特别是在旱季,是各种突发性传染餐恶性疾病最容易滋生的时候,人多了,那必然会带来严重的为生问题,加上饮食的不卫生,情势堪忧。
联合国已经竭尽所能的帮助这些人了,但是鞭长莫及,救援物资抵达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周边的国家中,也只有索马里能够拿出足够的食物和物资了,毕竟索马里能够一口气帮助五千万人,事先肯定是有准备的,并且准备的东西还不少。而周围最方便的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但是要想及时帮助到埃塞俄比亚也是杯水车薪,需要一段筹集物资的时间。所以联合国就冒出先找索马里周济一下的念头。
潘基文也说得很委婉,因为这一次埃塞俄比亚的饥荒问题,毕竟是索马里带来的结果,而且还恰恰就是他眼前这个年轻的男人所造成的。如果他是面对一个有钱无势的人,那他也许会摊牌这一切,只不过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情我现在没有办法答复你,因为我所准备的物资,也勉强足够我的国民使用,毕竟索马里也是一个不发达国家,要不是这几年老天的恩赐加上中华的支援,恐怕现在面临饥荒的应该是索马里六千万的国民。而救治五千万人,已经把我们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应急物资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如果要想一口气拿出百万吨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对于我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岚并没有直接去答应潘基文,并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敲相反,自从有了天气控制仪,索马里也经过了三季农作物的种植,每年的粮食收获丰盈,加上索马里只有千万的人口,消耗粮食的数量也是很限,所以就储存下了一大批粮食。这锈存的粮食,别说是用来周济下埃塞俄比亚那五千万人,就算是彻底将他们从饥荒中拯救出来,也完全足够,只不过他并没有立即选择答应。理由十分的简单,为了后续的话题。
“既然如此,那就请索马里方面尽可能的调节一下,这种周济只是暂时性的,只需要一个礼拜,特别援助埃塞俄比亚的粮食就会抵达索马里,想必这一个礼拜的时间,调节一下问题不大吧!”只要李岚没有拒绝,潘基文就还有机会。
李岚一脸的思考神色,脸上也出现了一些为难的样子,不过在最后,他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说道:“没有问题,到时候我尽可能的调整出一批粮食,但是,我希望在一个礼拜后。可以看到补充进来的运粮船。”
看到一番激烈思考后给出的结果,潘基文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保证,肯定不会让你为难的,到时候我会催促工作人员,尽快把粮食送到。”说到这里,也算是给李岚一个准确的答复,随后潘基文话音一转,说道:“我这一次过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那就是关于索马里的核武器问题。”
对于索马里的正式访问,潘基文自然会把有关于索马里的问题都一次性决解了,联合国对于这样突然冒尖的国家,也是有些束手无策,如今全世界都默认了。当初利用战争的形式。让全世界直接在战争中接受索马里核问题,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带来的特殊结果。可是无论结果再怎么特殊,索马里总要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
以此同时,就在潘基文抵达索马里的同时,平静的红海与亚丁湾交汇点,由以色列出航前往马尔代夫的环球之星号中华游轮上,歌舞升平。奢华迷醉。如果拿这里面的气氛和相距不过数百公里外的埃塞俄比亚对比,那真的是极限般的对立。
这是一艘中华国籍的游轮,正常的航线下,由欧洲和中华往返,期间会在许多个国家停靠。从地中海出发,经过十天的航行。会在下一站马尔代夫停靠两天,然后继续起航前往马来西亚。
这是一艘十分豪华的油轮,上面拥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从玩到赌,应有尽有。酒吧、舞厅、赌场、健身房、游泳池、餐厅、咖啡厅……等待凡是陆地上面有的娱乐休闲设施,这上面都可以找得到。
而里面这些游客,也基本上都是一星富则贵的人,因为一般人在这里面根本无法承受那高昂的消费。
游轮的客房部,一些喜欢夜生活的游客此刻正在补充昨夜的睡眠,也不不少人已经开始今天计划好的节目。在客房部最底层的普通套房区,一扇从游轮起航后就从未开过房门的房间内,十个已经补充完睡眠的人,已经开始在准备中。
很难想象,这个只允许两个人居住的套房内,居然藏了十个人,而且外面的服务生还完全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并且这十个人,看起来也不是很友善。清一色的黑人,并且穿着都是最简单的凉鞋和沙滩裤以及薄薄的t恤。
如果非要从装束来看出这些是什么人的话,那只要去过索马里的人,都可以很清楚的叫出来,这些都是索马里人。因为无论是他们的长相还是着装,都和以前的索马里人没有什么两样。
“时间早上十点,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始了,把家伙拿出来,准备好。”一个似乎是领头模样的黑人,看了下手表后,马上小声的对其他九个人吩咐了一句。
其中两个人点点头,直接把席梦思从床架上掀起来,露出了里面如武器库般的画面,近二十把ak-47整齐的摆在一起,而且在旁边,还有整箱的手雷和子弹以及空弹夹,甚至在床底下,还有两挺通用机枪。
没有人说话,而是各自上前抓起武器,将零散的子弹快速的压入空弹夹,手法都十分的娴熟。很快,十个人马上全副武装了起来,衣服上挂着手雷,腰上别着弹夹,手上拿着ak-47步枪,其中两个直接抓起了通用机枪,那弹链还直接绑在身上,看起来和当年那些走在索马里土地上的武装分子没有两样。
领头模样的那个人,依次检查他们的装备后,再一次看了下时间,拿起一旁装着对讲机的箱子,再一个人发给他们一个,然后把自己的对讲机勾在肩膀下面的衣服上,并且冲箱子内拿出了一个卫星电话,拨出了一连串的复杂号码,并且接通之后,他马上说道:“我们这一趟玩得很开心”
这只是一个暗语,意思也只有对方才听得懂,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也正在接近目标,请时刻保持联系,计划没有变化。”对方也是如同在和好朋友打电话唠家常一样,问了几句这趟旅程玩得属否愉快,而电话这头,自然清楚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
电话很快就挂掉了,领头的人对旁边的九个人轻轻的点点头,道:“还有最后的十分钟,记住我们的目标所在的舱室,绝对不能够有任何的失误。”
以此同时,位于这十个人所在房间的正上方,也就是中等客房区中一个套房内,这个也是两人间的房间内,也挤进来的六个人,而且比起下面那些完全就是非洲人装扮的十个人,这八个人看起来更像是游客,每个人都是一身整齐的西装,只不过八个大男人挤在这里面,画面有些奇怪。
好在他们不是来这里培养基情的,并且还是很明显针对下面那十个人,因为这个房间的地毯已经被掀开,露出下面木质地板,并且有两个如同漏斗一般的仪器,正扣在地板上,上面还连着几条电线直通一旁的电脑上。电脑前,其中一个人正戴着耳机,十分专注的看着电脑屏幕。而这八个人和下面那十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保持安静,没有人发出声响,更没有轻易走动。
而在下面那些人开始说话的时候,电脑前的那个人看到电脑软件上起伏的曲线后,马上轻轻的按下回车键,很快耳麦中就传来下面那些人的说话声,尽管通过电子音的转换,有些模糊,但是内容并没有变化,仔细一点还是可以听得出来。
当下面再一次安静的时候,那人放下耳麦,对另外七个人说道:“他们快要动手了,而且情况有一些变化,除了下面房间中不知道有几个人外,对方还有援军会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通知那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