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乱清 > 第五十九章 歌唱祖国

  顿了一顿,周馥说道:“不过,议论固然热闹,可似乎也没多少人,真把这个当做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毕竟,事不关己。【】”

  李鸿章奇道:“玉山,你方才说的,可是‘在京的旗人’?这道谕旨,是专门颁给八旗的,怎么能够说‘事不关己’?”

  周馥一笑,说道:“爵相一想就明白了——虽说流风所至,旗人中也有了缠足的女子,可是,第一,官宦人家里极少——缠了足就没了参选秀女的资格,这不仅仅是‘违旨’了,可以算是‘抗旨了’,哪里敢?”

  “第二,北京毂辇之下,朝廷盯的紧,即便没有官身,寻常旗下人家,缠足的也极少;盛京、东北亦然——流风不及!”

  李鸿章若有所悟,说道:“你是说,愈向南走,旗下女子,缠足的愈多?而且,都是小家小户的孩子?”

  “正是!”周馥说,“还有一点,满人少,汉人多——旗人缠足的,大多都是汉军旗的!譬如,驻防广州的汉军旗,缠足的女子,就不在少数。”

  李鸿章轻声一笑,说道:“如此说来,缠足的旗下女子,大都出自外省小户人家,还多为汉军——嘿,真的是‘事不关己’!”

  顿了一顿,又说道:“怪不得张嘴‘免官’,闭嘴‘出旗’,毫无顾忌!嘿嘿,软柿子总是容易捏的!”

  周馥也是一笑,说道:“爵相明见!”

  李鸿章皱了皱眉,敛去笑容,摇了摇头。说道:“玉山,还是不大对劲儿啊。”

  周馥微愕,说道:“爵相,怎么说呢?”

  “你还记不记得谕旨中的用辞?什么‘大干天和’,什么‘摧肢裂体’、‘痛心疾首’。什么‘稍有人心者亦不忍为’……真正是狗血淋头!旗下女子缠足的并不多,就有,也多是小门小户——还是汉军。你说,有什么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呢?还‘免官’、‘出旗’——就差绑上菜市口了!”

  周馥仔细想了一想,李鸿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

  “学生愚钝。呃……不明其所以。这个,以爵相之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玉山,你觉不觉得,这道谕旨,有那么一点儿……指桑骂槐的意思?”

  对李鸿章这句话。周馥没有马上反应过来。过了片刻,他突然微微睁大了眼睛:“爵相是说,这个‘桑’,是旗人,这个‘槐’……是汉人?”

  李鸿章沉吟道:“我说不大好,不过,未必没有这个可能——如今‘上头’那两位,可是年轻的太后!”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说道:“都是女人,感同身受。看不过眼——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周馥轻轻倒吸了一口冷气,说道:“师康熙三年的故智?这……行得通吗?”

  顿了一顿,又说道:“太后是妇……呃,心肠软,也罢了。轩王……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鸿章“嘿”了一声,说道:“未必不会!玉山。别的先不说,你且想一想。他的女人,有一个是缠足的吗?”

  周馥默然。

  李鸿章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到底是师故智,抑或是蹈覆辙,现在还难说的很。至于咱们这位新晋王爷——看不透!虽说是‘故人’,可是,瞻乎在前,忽焉在后,我是愈来愈看不透他了!”

  一时之间,两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鸿章“呵呵”一笑,说道:“想不通透,就暂且不去想它了。玉山,讲讲那件‘天字第一号’的热闹事?”

  所谓“‘天字第一号’热闹事”,指的是“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到埠、进京。

  周馥眼睛放出光来:“还真的是‘天字第一号’——整个北京城都疯魔了!拿内务府堂郎中贵宝的话说:北京人那个口沫横飞的劲儿,也就是‘大婚’才能够比得了了!”

  这位内务府司官口中的“大婚”,专有所指:皇帝践祚之前没有成亲,登基后才迎娶皇后,谓之“大婚”。

  “美国人在天津上岸,轩王加了个‘全权特派钦差大臣’的衔头,亲自赴津门迎接。‘代表团’到埠的那一天,这码头上的场面——”

  顿了一顿,周馥说道:“不仅热闹,还有意思的很!”

  李鸿章大感兴味的样子:“如何有意思?说说,说说!”

  周馥微笑说道:“是。不过,爵相,天津迎宾的场面,我可没有亲眼目睹,以下种种,也是旁人转述的。”

  “无妨,无妨!”

  “大沽口码头,清出了好大一片空地,平整夯实,中间搭起一座三尺高的台子,此为‘礼宾台’。‘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之‘团长’,乃美利坚国副总统约翰逊氏,名安德鲁。轩王陪着这位约副总统,登上‘礼宾台’,并肩立定之后,轩军军乐队,即奏美利坚国之‘国歌’,曰‘星条旗永不落’,以为致意。”

  “国歌?”

  “是。美利坚国‘国歌’奏过,按万国公议的仪注,就该奏大清国的‘国歌’——可是,咱们哪里有什么‘国歌’?于是,轩军军乐队拿了一支轩军的军歌,叫做‘歌唱祖国’的,暂充大清的‘国歌’,以全礼仪。”

  “歌唱……祖国?”

  “是,‘歌唱祖国’,”周馥笑了笑,“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颇有突兀之感。‘祖国’,自然是‘祖宗之国’、‘祖先之国’,亦即‘本国’、‘家国’之意。嗯,这个说法,虽然生僻,倒也不是没有人用过。譬如,魏默深著《圣武记》,就有‘巴社者,回回祖国’之说。”

  魏默深,即魏源。

  “这支军歌的名字……有趣!“李鸿章说,“‘祖国’之说如此生僻,‘歌唱’二字却又如此俚俗?放在这里,大约是……歌之、咏之、颂之、扬之……之意?”

  “爵相高明,正是如此。嗯,说到俚俗,这支‘歌唱祖国’的歌词,更加俚俗!不过,这里头是有讲究的,据说,轩王说过:这些歌子,都是叫大头兵们唱的,歌词如果太雅驯了,大头兵们听不懂,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处?”

  李鸿章心中微微一震,过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

  顿了一顿,说道:“玉山,这支歌的歌词,你还记得么?”

  “记不大清爽了,”周馥说,“不过,我的笔记里边有记录,回头整理明白了,我抄一份,给爵相送过来。”

  “好,偏劳了!”

  有一句话,李鸿章咽了下去,没有拿出来和周馥“研议”:这支军歌,为什么叫《歌唱祖国》,而非……《歌唱大清》?

  祖国,祖宗之国,祖先之国。

  他的心底,隐隐约约浮动着一丝莫名的异样感觉。

  *(未完待续)

  ...